[发明专利]缝合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0362.9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2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启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SMR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志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 | ||
手术用的缝合针(10)由前端部分(12)、本体(14)及基端部分(16)构成。前端部分(12)被着色为与其他的部分(14,16)不同的颜色。前端部分(12)为锥形状,其长度为缝合针(10)的全长的10%。贯通活体(30)的缝合针通过持针器(28)夹持拔出时,夹持缝合针(10)的前端部分(12)的话,缝合针(10)容易折弯。因此,医生通过持针器(28)夹持前端部分(12)以外的部分(14)。因为前端部分(12)被着色,所以医生可以容易地识别前端部分(12)和其他的部分(14,16)。将前端部分(12)着色为红色、绿色、紫色或者粉色的话,在血液附着的缝合位置,由于前端部分(12)不明显,可以避免错误夹持前端部分(1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合针。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5-5811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缝合针,为了容易地识别缝合针的表里及方向,在整体形状呈弯曲的缝合针的弯曲外周侧及弯曲内周侧,沿缝合针的长度方向分别形成第一线、第二线,进一步地,形成环绕缝合针的周向的第三线,第三线沿缝合针的长度方向以设定的间隔形成有多处。
使用缝合针时,动作一般是:通过持针器夹持缝合针,例如,将缝合针的前端从患者的皮肤(活体)朝向皮肤下组织(活体)刺入,并根据缝合针的弯曲,将缝合针贯穿皮肤下组织以使缝合针的前端回到刺入的皮肤侧,通过持针器夹持从皮肤露出的前端部分,将缝合针从皮肤下组织及皮肤中拔出。
发明内容
但是,夹持该前端部分将缝合针拔出时,会对该前端部分造成负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持针器有必要不夹持前端部分,而是更进一步地夹持基端侧(缝合线通过的部分侧)将缝合针拔出。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在缝合针上形成第三线,以此作为标记,可以避免夹持前端部分,但是,由于其作为标记的识别力并不高,存在错误夹持前端部分的问题。
在此,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针,可以提醒做手术的医生注意,以使医生不夹持缝合针的前端部分而减少对缝合针的前端部分的负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缝合针,其特征是,将所述缝合针的前端部分的颜色,着色形成为与其以外的部分不同的颜色。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2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缝合活体的动作(刺入前)的示意图。
图3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缝合活体的动作(刺入后且前端露出前)的示意图。
图4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缝合活体的动作(前端露出后)的示意图。
图5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缝合活体的动作(拔出前)的示意图。
图6是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缝合活体的动作(拔出后)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弯曲成圆弧形状的缝合针使用后的折弯位置的分布的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缝合针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用的缝合针10以不锈钢等作为材料,具有弯曲成大致半圆形的外形,由前端部分12、本体14、基端部分16构成。前端部分12、本体14及基端部分16,对其截面形状不做特别的限定,可以适用圆形形状或者三角形等的多边形形状等。并且,该截面形状也可以设计为沿缝合针10的长度方向移动而变化。另外,缝合针10,将包含前端部分12的缝合针10的约1/3的长度内的部分作为刺入活体30(参照图2)的刀刃而起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SMR,未经株式会社SMR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0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