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挠性偏振膜、其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20461.7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5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石原康隆;上野友德;岸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B32B7/02;B32B27/30;G02F1/1335;G09F9/00;H05B33/02;H05B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挠性 偏振膜 取向 聚乙烯醇类树脂 聚乙烯醇类 起偏镜 图像显示装置 二色性色素 方向取向 方向正交 伸缩试验 柔软性 伸缩 漏光 吸附 折痕 裂缝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挠性偏振膜,其具有厚度10μm以下的聚乙烯醇类起偏镜,所述聚乙烯醇类起偏镜是聚乙烯醇类树脂沿一个方向取向、且使碘或二色性色素吸附于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并进行取向而成的,并且,该挠性偏振膜在实施了于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取向的取向方向及与上述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反复进行U字状伸缩的U字伸缩试验后,在任一方向上都没有裂缝、折痕及漏光。本发明的挠性偏振膜即使使用了聚乙烯醇类起偏镜,也具有高度的柔软性(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挠性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上述挠性偏振膜能单独形成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或者以层叠有上述挠性偏振膜的光学膜的形式形成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从其图像形成方式来看,在形成液晶面板表面的玻璃基板的两侧配置起偏镜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起偏镜,通常使用聚乙烯醇类树脂沿一个方向取向、并且使碘或二色性色素吸附于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并进行取向而成的聚乙烯醇类起偏镜。然而,聚乙烯醇类起偏镜存在单体(单独的聚乙烯醇类起偏镜)脆、且容易开裂的问题。特别是聚乙烯醇类起偏镜,容易在聚乙烯醇类树脂取向的方向(吸收轴方向)平行地开裂,例如,对吸收轴方向施加使其收缩那样的外力时,非常容易开裂。
因此,聚乙烯醇类起偏镜通常以在其单面或两面贴合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的形式被使用。
作为其它起偏镜,除聚乙烯醇类起偏镜以外,已知有线栅起偏镜(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16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32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使用了聚乙烯醇类起偏镜的通常的偏振膜由于贴合有透明保护膜,因此具有刚性(硬挺度),缺乏柔软性(挠性)。因此,在对该偏振膜实施扭转的情况下,在整个膜上产生裂缝,折叠后残留痕迹(折痕),而且在上述起偏镜发生漏光等,用途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线栅起偏镜具有柔软性,但通用性欠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使用了聚乙烯醇类起偏镜也具有高度的柔软性的挠性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上述挠性偏振膜的图像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申请发明人等经过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利用下述的挠性偏振膜等,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挠性偏振膜,其具有厚度10μm以下的聚乙烯醇类起偏镜,该聚乙烯醇类起偏镜通过使聚乙烯醇类树脂沿一个方向取向、且使碘或二色性色素吸附于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并进行取向而成,并且,该挠性偏振膜在实施了于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取向的取向方向及相对于上述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反复进行U字状伸缩的U字伸缩试验后,在任一方向上都没有裂缝、折痕及漏光。
在上述挠性偏振膜中,优选在实施了向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取向的方向扭转的扭转试验后,没有裂缝、折痕及漏光。
在上述挠性偏振膜中,优选在实施了于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取向的取向方向及相对于上述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弯折并保持的弯折保持试验后,在任一方向上都保持弯折形状,且不产生裂缝。
在上述挠性偏振膜中,优选在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取向的取向方向及相对于上述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抗弯性试验中,抗弯度(mm)为60mm以下。
在上述挠性偏振膜中,优选拉伸试验中在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取向的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为5N/10m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04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