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内聚强度聚烯烃构造粘合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1571.5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2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N·T·汉森;M·S·克罗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H.B.富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23/14 | 分类号: | C09J123/14;C09J123/16;C08L23/16;C08L2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彭立兵;林柏楠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内聚 强度 烯烃 构造 粘合剂 | ||
本发明包括基于聚烯烃聚合物的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该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可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中的构造应用。基于烯烃的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具有令人惊讶的良好内聚强度和低气味。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粘合剂将基材粘结在一起以便使这两个基材彼此保持固定关系。在工业粘合剂领域,热熔融粘合剂通常用于将包括含有非织造基底的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多种制品粘结在一起,例如成人失禁产品、一次性尿布、卫生巾、床垫、宠物垫、医用敷料等。
在一次性吸收制品的制造中可以使用多种热熔融粘合剂。例如,在一次性尿布的制造中,热熔融粘合剂用于构造(例如,将底片粘结到非织造材料和任选的吸收垫)、弹性附接(例如,将弹性材料粘结到例如腿部或腰部区域的底片上)以及芯稳定(例如,将粘合剂施加到吸收芯以增加芯的强度)中。
用聚烯烃聚合物配制的用于构造应用的热熔融粘合剂趋于具有比用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C)配制的那些更低的内聚强度。期望在用于构造应用的热熔融粘合剂中使用聚烯烃聚合物,因为它们趋于具有较低的气味。期望具有用于构造应用的热熔融粘合剂,该热熔融粘合剂基于与基于SBC的热熔融性粘合剂具有相当强度的聚烯烃聚合物。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该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包含:
第一基于丙烯的共聚物,该第一基于丙烯的共聚物具有5重量%至20重量%的共聚单体含量和不大于约20的熔融指数(190℃,2.16kg);第二基于丙烯的共聚物,该第二基于丙烯的共聚物具有不大于-26℃的Tg和在190℃下不大于约20,000cps的布氏粘度,增粘剂;和增塑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增粘剂以不大于约42重量%存在。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增粘剂为氢化的烃。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增塑剂为环烷油。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增塑剂以不小于约22重量%存在。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增粘剂以不大于约35重量%存在,并且增塑剂以不小于约25重量%存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还包含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蜡为以约2重量%至约10重量%存在的聚丙烯蜡。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丙烯蜡具有大于130℃的Mettler软化点。
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基于丙烯的共聚物和所述第二基于丙烯的共聚物为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基于丙烯的聚合物的总量以约25重量%至约55重量%存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基于丙烯的共聚物具有7重量%至约12重量%的共聚单体含量。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基于丙烯的共聚物具有在190℃下不大于约12,000cps的粘度。
在不同的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该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包含:
约6重量%至约15重量%的第一基于丙烯的共聚物,该第一基于丙烯的共聚物具有5重量%至20重量%的共聚单体含量和不大于约20的熔融指数(190℃,2.16kg),约15重量%至约40重量%的第二基于丙烯的共聚物,该第二基于丙烯的共聚物具有不大于-26℃的Tg和在190℃下不大于约20,000cps的布氏粘度,约15重量%至约45重量%的增粘剂,约20重量%至约45重量%的增塑剂,以及约2重量%至约10的聚丙烯蜡。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基于丙烯的共聚物、第二基于丙烯的共聚物、增粘剂、增塑剂和聚丙烯蜡的总和构成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的至少90%。
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具有在300℉下不大于16,000cps的布氏粘度。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该一次性吸收制品包括:
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以及施加到所述第一基底或第二基底中的至少一个的热熔融粘合剂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B.富乐公司,未经H.B.富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15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