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22072.8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2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仓持知佳;小宫聪一郎;马笼和幸;铃村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C08G18/10;C08G18/30;C08G18/40;C09J11/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接剂组合物 反应性热熔 湿气固化型 多元醇 氨基甲酸酯预聚物 聚丁二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异氰酸酯基 抗氧化剂 异氰酸酯 反应物 制造 | ||
本发明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含有:作为多元醇成分与异氰酸酯成分的反应物的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抗氧化剂,所述多元醇成分含有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及聚丁二烯多元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热熔型粘接剂由于是无溶剂型的粘接剂,因此对环境及人体的负荷小、能够进行短时间粘接,因此是适于提高生产率的粘接剂。热熔型粘接剂可以大致分为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粘接剂及以反应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粘接剂这2种。作为反应性树脂,主要利用在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以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为主成分的反应性热熔粘接剂在涂布后通过粘接剂自身的冷却固化,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粘接强度。之后,通过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的末端异氰酸酯基与空气中的水分或被粘接体表面的水分发生反应而高分子量化,产生交联,由此形成粘接剂层,表现出耐热性。因而,以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为主成分的反应性热熔粘接剂即便在加热时也显示良好的粘接强度。另外,还已知初始粘接强度得以提高的含有聚氨酯预聚物、热塑性树脂和粘合赋予剂的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一直以来,在手机等可佩戴终端的显示部等配件之间的粘接中多使用双面胶。可佩戴终端由于随身携带,因此在携带时或利用时有时会不留神掉落。因而,对可佩戴终端的粘接部分要求耐冲击性,以使得不会因落下时的冲击而使所贴合的配件之间脱落。例如,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耐冲击性优异的双面粘合胶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1228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4-0540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2-0379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673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随着可佩戴终端的小型化,有配件之间的粘接部分的面积变窄的倾向,形状复杂的配件也有所增加。因此,如果利用以往的双面胶带的粘接方式,则有无法获得充分的粘接性或缺乏粘接的长期稳定性(可靠性)的情况,期待具有优异粘接性、优异耐冲击性及高可靠性的成为双面胶带替代品的粘接剂。而且,当粘接宽度(例如0.7mm以下)变窄时,胶带的加工变得更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可进行极小部分处的配件之间的粘接的优异的涂布性、同时兼具优异的粘接性、优异的耐冲击性及高可靠性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其含有作为多元醇成分与异氰酸酯成分的反应物的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抗氧化剂,所述多元醇成分含有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及聚丁二烯多元醇。
聚丁二烯多元醇可以含有20%以上的下述式(1)所示的具有1,2-乙烯键的结构单元。另外,聚丁二烯多元醇的配合量以上述多元醇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为基准,可以为5~45质量份。
[化学式编号1]
上述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中,抗氧化剂的含量相对于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100质量份,可以为0.08~5质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组合物含有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抗氧化剂,其中,所述方法具备使多元醇成分与异氰酸酯成分反应而获得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的工序,所述多元醇成分含有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及聚丁二烯多元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2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