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保护构造及使用该光纤保护构造的光合路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23058.X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5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智之;中里弘人;山内隆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藤仓 |
主分类号: | G02B6/255 | 分类号: | G02B6/255;G02B6/26;G02B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光纤保护 纤维 收纳槽 收纳部 光纤 盖部 杨氏模量 方式配置 高湿环境 高温环境 光透射率 收纳 有效地 充填 合路 膨胀 缓解 覆盖 | ||
1.一种光纤保护构造,其中,所述光纤保护构造具备:
纤维收纳部,其形成有将至少一根光纤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内部的纤维收纳槽;
第一树脂,其被充填于所述纤维收纳槽内,将所述至少一根光纤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纤维收纳槽内;
盖部,其以覆盖所述纤维收纳槽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纤维收纳部上;
固定部,其将所述盖部固定在所述纤维收纳部上;以及
第一应力缓解部,其允许所述第一树脂朝向所述盖部的膨胀,由此缓解作用于所述至少一根光纤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应力缓解部由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盖部之间的第二树脂构成,所述第二树脂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树脂的杨氏模量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所述固定部由形成在所述纤维收纳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盖部之间的第三树脂构成,所述第三树脂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二树脂的杨氏模量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所述固定部由形成在所述纤维收纳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盖部之间的第三树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应力缓解部和所述固定部由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盖部之间、以及形成在所述纤维收纳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盖部之间的第二树脂构成,所述第二树脂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一树脂的杨氏模量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应力缓解部由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盖部之间的间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还具备:
第四树脂,其以覆盖所述纤维收纳槽内的所述至少一根光纤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纤维收纳槽内;以及
第二应力缓解部,其允许所述第四树脂朝向所述盖部的膨胀,由此缓解作用于所述至少一根光纤的应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所述第四树脂由折射率比所述光纤的包层的折射率低的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所述第四树脂由折射率比所述光纤的包层的折射率高的材料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所述第二应力缓解部由形成在所述第四树脂与所述盖部之间的第五树脂构成,所述第五树脂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四树脂的杨氏模量低。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其中,
所述第二应力缓解部由形成在所述第四树脂与所述盖部之间的间隙构成。
12.一种光合路构造,其具备:
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纤保护构造;以及
光合路器,其具有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以及将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熔融而形成的熔接部,
在所述光纤保护构造中的、所述纤维收纳部的所述纤维收纳槽内,收纳有所述光合路器的所述第一光纤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光纤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熔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藤仓,未经株式会社藤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30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