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的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5484.7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2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三桥尚志;野村孝史;能势雅聪;内藤真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3/18 | 分类号: | C09K3/18;C07F7/18;C07C69/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改性 硅烷 化合物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处理剂,其含有至少1种下述式(1)所示的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式中,各符号的意义与说明书中的记载相同。]和至少1种下述式(2)所示的羧酸酯化合物:[式中,各符号的意义与说明书中的记载相同。],相对于式(1)所示的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羧酸酯化合物的总含量,式(2)所示的羧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4.1mol%以上35mol%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和羧酸酯化合物而成的表面处理剂。
背景技术
已知某种含氟硅烷化合物在用于基材的表面处理时,可以提供优异的拨水性、拨油性、防污性等。由含有含氟硅烷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剂得到的层(以下,也称为“表面处理层”),作为所谓的功能性薄膜,已被施用于例如玻璃、塑料、纤维、建筑材料等各种各样的基材。
作为这样的含氟硅烷化合物,已知有在分子主链中具有全氟(聚)醚基、经由含有酰胺键的有机基团,与含氟硅烷化合物的末端或末端部具有能够水解的基团的Si原子结合的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3)。将含有该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剂适用于基材时,与Si原子结合的能够水解的基团在与基材之间以及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而结合,能够形成表面处理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43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327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含有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剂得到的层,即使为薄膜也能够发挥拨水性、拨油性、防污性等功能,因此,已被合适地用于要求透光性和透明性的眼镜和触摸面板等光学部件。特别是在这些用途中,要求摩擦耐久性,使得即使经受反复摩擦,也能够维持这样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拨水性、拨油性、防污性、防水性并且能够形成具有高摩擦耐久性的层的含有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而成的组合物。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精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含有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和羧酸酯化合物而成的组合物,能够形成具有高的摩擦耐久性的表面处理层,直至完成了本发明。
即,通过本发明的第一主旨,能够提供一种表面处理剂,其含有至少1种下述式(1)所示的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和至少1种下述式(2)所示的羧酸酯化合物,相对于式(1)所示的全氟(聚)醚改性酰胺硅烷化合物和式(2)所示的羧酸酯化合物的总含量,式(2)所示的羧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4.1mol%以上35mol%以下。
[式(1)中:
Rf1各自独立地表示可以被1个或1个以上的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16的烷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54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