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蜂窝时分双工毫米波系统的探测参考信号的设计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5900.3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6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理查德·斯特林-加拉赫;纳坦·爱德华·坦尼;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B7/0408;H04L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蜂窝 时分 双工 毫米波 系统 探测 参考 信号 设计 | ||
一种用于在蜂窝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毫米波系统中传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SRS)的系统和方法。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简称TP)可以传输波束成形参考信号至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其中,每个波束成形参考信号都是根据TP可用的波束方向集合中的波束方向传输的。TP可以接收来自UE的反馈消息,该反馈消息标识传输至UE的波束成形参考信号中的一个。TP可以根据从UE接收到的反馈消息从TP可用的波束方向集合中选择用于进行SRS接收的波束方向子集,并且根据波束方向子集中的波束方向接收上行SRS信号。TP可用的波束方向集合包括从波束方向子集中排除的至少一个波束方向。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4月27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蜂窝时分双工(TDD)毫米波系统的探测参考信号(SRS)设计”的第15/139,987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网络中资源分配的管理,在特定实施例中,涉及针对蜂窝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毫米波系统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简称SRS) 设计的技术和机制。
背景技术
通过30千兆赫(Gigahertz,简称GHz)到300GHz的载波频率进行传送的无线信号通常被称为毫米波(millimeter Wave,简称mmW)信号。定义用于非蜂窝场景中传送毫米波信号的协议的电信标准有很多。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ad,其定义了使用超过 60千兆赫兹(GigaHertz,简称GHz)的载波频率传送无线信号的协议。由于超过6GHz的无线信号的衰减特性,当传输距离相对较长(例如,超过一公里的距离)时,mmWave信号的丢包率很高,甚至不可接受,因此主要用于短距离通信或非蜂窝式通信。举例来说,通常认为IEEE802.11ad具有约十米的覆盖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了一种针对蜂窝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毫米波系统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简称SRS)设计,以总体实现技术优势。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TDD毫米波系统的SRS设计的方法,其可以由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简称UE)执行。在该示例中,该方法包括:根据所述UE可用的波束方向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方向从发射点(transmit point,简称TP)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从所述UE可用的所述波束方向集合中选择用于SRS 传输的波束方向子集。所述UE可用的所述波束方向集合中包括从所述选择用于SRS传输的波束方向子集中排除的至少一个波束方向。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选择用于上行SRS传输的波束方向子集中的波束方向传输上行SRS信号至所述TP,而不使用从所述波束方向子集中排除的所述至少一个波束方向。还提供了一种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
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包括下行同步信号,广播信号或数据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接收SRS配置消息,其中选择所述用于上行SRS传输的波束方向子集包括:根据所述SRS配置消息中携带的SRS参数确定所述UE的SRS传输机会的数量;根据所述UE的所述SRS传输机会的数量选择包括在所述波束方向子集中的波束方向的数量。
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所述SRS配置消息为小区特定SRS配置消息,所述SRS配置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不同波束的SRS探测机会的最大数量,每个波束需要重传的次数,以及一个频率梳子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5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