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具有可选择的激发光路的基于光学的测量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6048.1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7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J·阿茨勒;迈克尔·卡茨林格;克劳斯·瓦格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分子装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31;G01J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顾欣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具有 可选择 激发 基于 光学 测量 方法 系统 | ||
在基于光学的样品分析,例如基于荧光或基于吸光度的测量中,在第一激发光路和第二激发光路之间进行选择。第一激发光路引导来自光源的激发光通过激发单色仪、通过激发滤波器并且到达样品。第二激发光路在绕过激发单色仪的同时引导来自光源的激发光通过激发滤波器,并且到达样品。由光源生成的激发光根据所作出的选择沿第一激发光路或第二激发光路传输,从而照射样品。作为响应,样品产生发射光(在吸光度测量的情况下为透射光),发射光被传输到光检测器并由光检测器测量。
本申请要求2016年4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5/138660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用于对样品的基于光学的测量(诸如基于荧光或基于吸光度的测量等)的方法、设备和系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通过在不同的激发光路中进行选择来实现激发光的波长选择,其中不同的激发光路中的一个包括单色仪并且另一个绕过(bypass)单色仪。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了各种分析仪器以用于对样品(例如,化合物、生物材料等)进行作为生命科学产业中有用的测定的一部分的基于光学的测量(例如,荧光、冷光(luminescence)和吸光度)。许多分析仪器被设计为仅实施一种或几种专门测量。另一方面,多模式分析仪器(也称为多模式读取器)被设计为在单个仪器中执行多种分析测定。多模式分析仪器可设计为能被重新构造以使用户能够选择要执行的不同类型的测量。一些多模式分析仪器利用专用的盒(cartridge)使重新构造成为可能。
一些类型的测量,诸如荧光和吸光度测量等,要求样品被在这里称为“激发”光的光束照射。在荧光测量的情况下,需要激发光来诱发样品中的荧光。在典型的实例中,样品被相对较短波长的激发光照射,并且作为响应发射相对较长波长的荧光。该“发射”光由合适的光检测器测量,在荧光测量的情况下,该光检测器通常是光电倍增管(PMT)。在吸光度测量的情况下,当吸光度测量基于对透过样品的激发光的量与入射在样品上的激发光的量进行比较时,需要激发光。需要激发光的测量可能还要求用于照射样品的激发光限于特定波长或非常窄的波长带。在荧光测量的情况下,荧光响应可能要求特定的激发波长。在吸光度测量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光检测器(在吸光度测量的情况下通常是光电二极管)可能在某一波长或非常窄的波长带处具有最佳灵敏度。
因此,波长选择装置已用于基于光学的分析仪器的激发光路(以及发射光路)中。波长选择装置包括单色仪和滤波器,单色仪和滤波器的设计和操作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与单色仪和滤波器有关的优点和缺点也是已知的。取决于要执行的测量类型、分析中的样品类型以及其它因素,一种类型的波长选择装置可能优于其它类型。在一些情况下,有用的是采用串联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波长选择装置(例如,单色仪和滤波器),而在其它情况下,有用的是在绕过一种类型的波长选择装置的同时采用另一种类型的波长选择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整体或部分地解决前述问题和/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已经观察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文列举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举例来说明的方法、工艺、系统、设备、仪器和/或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通过基于光学的测量来分析样品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激发光路与第二激发光路之间进行选择,其中:所述第一激发光路引导来自光源的激发光通过激发单色仪、通过激发滤波器并且到达所述样品;并且所述第二激发光路在绕过所述激发单色仪的同时引导来自所述光源的激发光通过所述激发滤波器,并且到达所述样品;在所述光源处生成激发光;通过使生成的激发光沿所述第一激发光路和所述第二激发光路中被选择的一者传输而照射所述样品,其中,照射所述样品产生发射光;并且通过将所述发射光传输到光检测器来测量所述发射光。
根据另一实施例,样品分析设备或系统构造为用于执行本文中披露的任何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分子装置有限公司,未经分子装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60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