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经过改性的碳纳米管片、粘合片的制造方法、以及粘合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7239.X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3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植田贵洋;伊藤雅春;井上闲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琳得科株式会社;琳得科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68 | 分类号: | C01B32/168;C09J7/20;C09J2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管片 改性 方法 经过 粘合 制造 以及 | ||
1.一种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结构体上载置一片或多片碳纳米管片的工序、以及
在常温下将所述结构体上的碳纳米管片暴露于液体物质的蒸气或粒子的工序,其中,
所述碳纳米管片具有多个碳纳米管优先沿片的面内一个方向排列而成的结构,
所述结构体具有载置所述碳纳米管片的载置部,
所述载置部具有不与所述碳纳米管片接触的非接触部及与所述碳纳米管片接触的接触部,
将所述非接触部与所述接触部的边界、和在俯视所述载置部时与所述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平行且跨越所述非接触部的直线在所述非接触部中的交点之间的最长距离设为L1,并将所述非接触部与所述接触部的边界、和在俯视所述载置部时与所述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相交且跨越所述非接触部的直线在所述非接触部中的交点之间的最长距离设为L2时,
在L1大于L2的情况下,至少L2为大于10μm且5mm以下,
在L1小于L2的情况下,至少L1为大于10μm且5mm以下,
在L1等于L2的情况下,L1及L2为大于10μm且5m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其中,
独立地存在多个所述非接触部及所述接触部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其中,
所述非接触部及所述接触部均为连续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其中,
所述结构体的所述非接触部具有微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其中,
所述结构体具有隆起结构作为所述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其中,
所述结构体的所述最长距离L1为大于10μm且5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其中,
所述结构体具有连续的多个接触部和连续的多个非接触部,所述连续的多个接触部和所述连续的多个非接触部形成条纹状结构,所述条纹状结构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所述俯视时,与所述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相交,且在相邻的连续接触部的相对的各端部,一个端部的任意一点至另一端部的最接近的点的距离始终为5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其中,
实施以下工序:在所述结构体上层叠多片所述碳纳米管片,然后,在常温下将所述结构体上的多片所述碳纳米管片暴露于液体物质的蒸气或粒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其中,
经过改性的碳纳米管片的透光率为70%以上。
10.一种经过改性的碳纳米管片,其是通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得到的,其中,
所述经过改性的碳纳米管片的透光率为70%以上。
11.一种粘合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碳纳米管片层叠于含有粘合剂的粘合剂层的工序,其中,
作为所述碳纳米管片,使用通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得到的经过改性的碳纳米管片,
将所述经过改性的碳纳米管片的与粘合剂层侧一面相反的面粘贴于被粘附物而测得的所述粘合片的粘合力为8N/25mm以上。
12.一种粘合片,其具有碳纳米管片和含有粘合剂的粘合剂层,其中,
所述碳纳米管片是通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碳纳米管片的改性方法得到的经过改性的碳纳米管片,
将所述经过改性的碳纳米管片的与粘合剂层侧一面相反的面粘贴于被粘附物而测得的所述粘合片的粘合力为8N/25mm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琳得科株式会社;琳得科美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琳得科株式会社;琳得科美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72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