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注入用配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1407.2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二嶋谅;梅林广;宇田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NO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1/00 | 分类号: | G01N1/00;B01L3/02;F16J15/06;F16J15/10;G01N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林军;姚开丽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港***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件主体 密封垫安装部 液体注入器具 液体注入 密封垫 液体流出口 卡合凹部 卡合凸部 配件 向导入口 制造工序 注入液体 插入口 中心轴 周围部 注入口 漏液 密接 破损 变形 简易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密封垫可靠地安装于配件主体的液体注入用配件,其安装于液体注入器具的前端侧,不会使液体注入器具变形或破损而抑制漏液,使向导入口(注入口)注入液体简易,使制造工序不繁琐,该课题通过如下解决:液体注入用配件(1)具备:具有插入液体注入器具的插入口(11b)及液体流出口(11a)的配件主体(11)、形成于配件主体(11)的前端侧周围的密封垫安装部(13)、安装于密封垫安装部(13)且与液体流出口(11a)的周围部密接的密封垫(12),密封垫安装部(13)具有卡合凹部(14)和/或卡合凸部(15、16),密封垫(12)具有卡合凸部(19)和/或卡合凹部(17、18),它们的卡合方向为向配件主体(11)的中心轴接近的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注入用配件,详细而言,涉及在使用移液管向导入液体的导入口注入液体时使用的液体注入用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以微全分析系统(μTAS)或芯片实验室(Lab-on-Chip)等为人所知的微流控芯片备受关注。该微流控芯片在基板内具有构成规定形状的流路的微通道及端口等微细构造,能够在该微细构造内进行物质的化学反应、合成、精制、提取、生成和/或分析等各种操作。
微流控芯片被期待应用于基因组分析、基因组药物发现、蛋白质分析、预防诊断、临床诊断或药物筛选等医疗关系市场、或化学分析、食品分析或环境监测等广泛用途。通过使用微流控芯片,与现有形式的方法相比,能够减少样品及试剂的使用量而一次性使用,另外,能够大幅缩短分析处理时间。即,通过使用微流控芯片,能够减轻检查成本,同时实现检查的迅速化。
对于使用微流控芯片,需要向微流控芯片内的微通道注入试剂等液体的作业。向微通道注入液体需要通过液体注入器具(微型移液管、注射器、或安装于它们上的芯片等)或送液管以不从微流控芯片的导入口(注入口)泄漏的方式进行。此时,需要将液体注入器具或送液管和微流控芯片的导入口(注入口)相连固定的接头。
本发明申请人提出了可装拆地安装于向导入口(注入口)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器具的液体注入用配件(专利文献1)。该液体注入用配件具备:前端部具有液体流出口且后端部具有插入液体注入器具的前端侧的插入口的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筒状的配件主体;和设置于该配件主体的液体流出口周围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垫。
通过使用该液体注入用配件,仅安装于液体注入器具的前端侧,即可不产生液体注入器具的变形或破损而抑制漏液,并且简便地向导入口(注入口)进行液体注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5/15633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体注入用配件中,为了在配件主体上可靠地安装密封垫,需要将这些配件主体和密封垫粘接。该粘接使用粘接剂、或者使用作为形成密封垫的弹性材料的自粘接性橡胶材料。
在使用粘接剂进行粘接的情况下,在液体注入用配件的制造工序中,需要粘接剂的涂布工序,工序变得繁琐。
在使用自粘接性橡胶材料形成密封垫的情况下,在密封垫的制造工序中,因为密封垫的脱模性恶化,所以需要脱模剂,工序变得繁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注入用配件,其仅安装于液体注入器具的前端侧,可不产生液体注入器具的变形或破损而抑制漏液,并且使向导入口(注入口)注入液体简便,能够使制造工序不繁琐地将密封垫可靠地安装于配件主体上。
本发明的其它课题通过以下的记载变得明显。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各发明得以解决。
1、一种液体注入用配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状的配件主体,后端部具有插入液体注入器具的前端侧的插入口,前端部具有液体流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OK株式会社,未经NO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14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时域反射仪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附着物收集装置以及检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