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传输电磁波信号的波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3146.8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4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裵玄民;宋河逸;李埈荣;尹泰勋;元孝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科学技术院 |
主分类号: | H01P5/107 | 分类号: | H01P5/107;H01P5/08;H01P3/16;H01P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融冰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传输 电磁波 信号 波导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输电磁波信号的波导管。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用于传输电磁波信号的波导管(waveguide),其包括:电介质部,其包括电容率彼此不同的两个以上电介质;以及导体部,其包围所述电介质部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输电磁波信号的波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通信量快速增长,连接集成电路(IC)的输入/输出总线(I/O bus)的数据收发速度亦正快速增长。过去几十年来,基于成本有效性及功率有效性优良的导体的互连件(interconnect)(例如,铜线等)已广泛地应用于有线通信系统。然而,针对基于导体的互连件而言,因电磁感应所引起的集肤效应(skin effect),在信道带宽上有根本的局限。
另外,具有高数据收发速度的基于光学的互连件已被介绍且广泛地用作基于导体的互连件的替代物。然而,基于光学的互连件具有如下的局限:基于光学的互连件的安装及维护成本非常高,因此无法完全替代基于导体的互连件。
近来,已介绍过包括由电介质构成的波导管的新型互连件。该新型互连件(所谓的e管(e-tube))作为具有金属及电介质两者的优点的互连件,因此在成本及功率方面上有效性较高,并且实现短程内的高速数据通信。因此,作为可在芯片间(chip-to-chip)通信中采用的互连件,受到瞩目。
然而,当使用已知的电介质波导管时,亦存在以下问题:因非线性相位响应(non-linear phase response)导致时域上产生的群延迟(group delay)的改变或偏差(variation)较大,或因实际通信环境中的波导管的长度(length)或弯曲(bending)导致较大信号损耗(loss)。
就此而言,本发明者提出具有改善相位响应的非线性且减少实际通信环境中的信号损耗的新型结构的电介质波导管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波导管,其包括:电介质部,其包括电容率彼此不同的两个以上电介质;以及导体部,其包围所述电介质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此改善芯片间通信中的相位响应的非线性,减少实际通信环境中的信号损耗。
问题解决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典型结构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用于传输电磁波信号的波导管,所述波导管包括:电介质部,其包括电容率彼此不同的两个以上电介质;以及导体部,其包围所述电介质部的至少一部分。
此外,还提供用以实施本发明的其他波导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芯片间通信中改善相位响应的非线性,降低根据频率改变而在时域上会产生的群延迟的改变程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波导管包括由电容率彼此不同的两个以上电介质构成的电介质部,藉此能够降低经由该波导管传输的信号的载波频率(carrier frequency),因此有效地使用信号传输信道的带宽。
根据本发明,可在一波导管变长或弯曲的实际通信环境中减少信号传输信道中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与两端口网络互连的芯片间接口装置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波导管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波导管的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科学技术院,未经韩国科学技术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导耦合装置和用于操作波导耦合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补偿电磁耦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