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色散消除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3543.5 | 申请日: | 201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4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宇;周娴;钟康平;霍佳皓;陈微;曾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25 | 分类号: | H04B10/2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散 消除 方法 装置 | ||
一种色散消除方法及装置。其中装置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产生第一电调制信号,所述第一电调制信号包括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激光器,用于输出第一路光载波信号以及第二路光载波信号;强度调制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电调制信号,所述第二电调制信号的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均位于复平面的第一象限;其中,所述第二电调制信号由所述第一电调制信号生成;所述强度调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部信号调制到所述第一路光载波信号上,获得第一输出光信号,将所述虚部信号调制到所述第二路光载波信号上,获得第二输出光信号,所述第一输出光信号和第二输出光信号的相位差在预设范围内;合束器,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出光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输出光信号合并后输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色散消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Chromatic Dispersion,CD)是影响系统传输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色散是由于光脉冲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在通信C波段(波长范围为1530~1565nm),标准单模光纤(Standard Single Mode Fiber,SSMF)的色散系数为17~20ps/nm·km,色散会导致信号的频谱畸变和展宽,从而造成通信性能劣化。因此,消除色散造成的影响对光纤通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可以使用相干接收机在接收设备侧进行色散补偿,或者使用同相正交(in-phase quadrature,IQ)调制器在发送设备侧进行色散预补偿。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系统中,通常使用色散补偿光纤(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DCF)或者色散补偿模块(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DCM)在光层上面来消除色散的影响。但是无论是使用相干接收机、IQ调制器、DCF或者DCM,都会造成较高的成本,且上述模块的占用体积较大,从而无法实现设备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色散消除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在发送设备侧消除色散的同时,减少设备的占用体积。
本申请提供一种色散消除装置,包括: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产生第一电调制信号,所述第一电调制信号包括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
激光器,用于输出第一路光载波信号以及第二路光载波信号;
强度调制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电调制信号,所述第二电调制信号的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均位于复平面的第一象限;其中,所述第二电调制信号由所述第一电调制信号生成;
所述强度调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部信号调制到所述第一路光载波信号上,获得第一输出光信号,将所述虚部信号调制到所述第二路光载波信号上,获得第二输出光信号,所述第一输出光信号和第二输出光信号的相位差在预设范围内;
合束器,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出光信号以及所述第二输出光信号合并后输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强度调制模块将获取到的第二电调制信号的实部信号以及虚部信号分别调制到激光器输出的第一路光载波信号以及第二路光载波信号上,获得相位差在预设范围内的第一输出光信号和第二输出光信号,并通过合束器将第一输出光信号和第二输出光信号合束后输出。由于第二电调制信号的实部信号以及虚部信号均位于复平面的第一象限,因此根据第二电调制信号调制后的第一输出光信号和第二输出光信号合束后输出的光信号具有良好的色散免疫能力,从而可以消除光纤色散带来的影响。同时,由于数字信号处理器、激光器、强度调制模块、合束器等模块的体积较小、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实现在发送设备侧消除色散的同时,减少设备的占用体积和成本。
可选的,所述强度调制模块具体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