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叠陶瓷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3842.9 | 申请日: | 201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9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贵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4/12 | 分类号: | H01G4/12;H01G4/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慧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陶瓷 电容器 | ||
陶瓷烧结体(1)交替地层叠有电介质层(6a~6g)和内部电极(2a~2f)。电介质层(6a~6g)由主成分用通式ABO3表示的钙钛矿型化合物形成,所述钙钛矿型化合物至少含有Ti以及固溶于B位的挥发性元素。内部电极(2a~2f)由包含挥发性元素的贱金属材料形成。在陶瓷烧结体(1)中,相对于除所述挥发性元素以外的所述B位的构成元素100摩尔份,挥发性元素的含量设为大于0摩尔份且为0.2摩尔份以下。由此,即使电介质层由钙钛矿型化合物形成且内部电极由贱金属材料形成,也能够抑制绝缘性能随时间经过而劣化,实现能够确保良好的可靠性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陶瓷电容器,更详细地,涉及电介质层由钙钛矿型化合物形成且内部电极由贱金属材料形成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层叠陶瓷电容器被搭载于各种电子设备。而且,作为使用于这种层叠陶瓷电容器的电介质材料,一直以来广泛使用能够获取高介电常数的BaTiO3类化合物。此外,作为层叠陶瓷电容器的内部电极材料,广泛使用低成本且具有良导电性的Ni等贱金属材料。
例如,在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用组成式{(Ba1-x-yCaxBry)O}m·TiO2(在此,m、x、y为1.005≤m≤1.03、0.02≤x≤0.22、0.05≤y≤0.35。)表示的钛酸钡类电介质磁组成物。
在该专利文献1中,将Ba的一部分分别用Ca以及Br进行置换,且将用通式AmBO3表示的钙钛矿化合物的m值(=A/B)设为富含A位,且在内部电极材料不会氧化那样的还原气氛中进行烧成,从而得到绝缘电阻IR为105MΩ·em以上且介电常数ε为5000以上的层叠陶瓷电容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67567号公报(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1、第(3)页第一表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在驱动初期能够确保105MΩ·em以上的绝缘电阻,但是若在高温下长时间连续地驱动,则绝缘电阻下降而导致绝缘性能的劣化,存在不能确保充分的可靠性这样的问题。
即,已知,若将BaTiO3类化合物那样的钙钛矿型晶体结构的电介质材料在还原气氛下进行烧成,则在晶格中产生氧缺陷。而且,这样的氧缺陷在驱动中会在晶粒内移动而扩散,因此,若在高温下长时间连续驱动,则绝缘性能会随时间经过而劣化,因此导致高温负荷寿命的下降,存在不能确保充分的可靠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陶瓷电容器,其中,即使电介质层由钙钛矿型化合物形成且内部电极由贱金属材料形成,也能够抑制绝缘性能随时间经过而劣化,能够确保良好的可靠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层叠陶瓷电容器中,通常将电介质材料和内部电极材料同时进行烧成而制作陶瓷烧结体。
可是,在用贱金属材料形成内部电极的情况下,需要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贱金属材料不会氧化那样的还原气氛中进行烧成处理。
另一方面,像上述的那样,已知若将BaTiO3等钙钛矿型晶体结构(通式为ABO3)的陶瓷材料在还原性气氛中进行烧成,则在晶格产生氧缺陷(氧空穴)。而且,这样的氧缺陷在驱动中在晶粒内移动而扩散,这导致绝缘性能的随时间经过的劣化。因此,为了抑制绝缘性能的随时间经过的劣化而使可靠性提高,需要抑制氧缺陷的扩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8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