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三维层叠玻璃制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5429.6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1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D·C·布克班德;D·A·德纳卡;P·B·道恩;P·O·约翰逊;W·E·洛克;D·J·麦克恩罗;P·坦登;N·文卡塔拉曼;S·S·朱彼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203 | 分类号: | C03B23/203;C03B23/025;C03B23/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鑫;项丹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叠件 层叠玻璃 两块玻璃 玻璃片 三维 玻璃 工艺制造 加热玻璃 时间段 未粘结 成形 熔合 加热 制造 | ||
根据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如下工艺制造三维层叠玻璃制品,其可以包括:在第一温度范围对包含至少两块玻璃片的玻璃堆叠件进行加热,所述至少两块玻璃片相互未粘结,通过在第二温度范围加热玻璃堆叠件使得第一玻璃片与第二玻璃片熔合,以及对玻璃堆叠件进行成形。第一温度范围可以是约150℃至约400℃,持续至少约5分钟的第一时间段。第二温度范围可以是约400℃至约1200℃。
本申请要求2016年06月07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第62/346834号的优先权,其全文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般地涉及生产玻璃制品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生产层叠玻璃制品的方法,所述层叠玻璃制品包括相互粘结在一起的至少两层玻璃层。
技术背景
玻璃制品,例如覆盖玻璃和玻璃底板等,同时用于消费者和商用电子器件,例如LCD和LED显示器、电脑监测器以及自动取款机(ATM)等。部分此类玻璃制品可包括“触摸”功能,这使得玻璃制品必须与各种物体(包括用户的手指和/或手写笔装置)接触,这样,玻璃必须足够的牢固,以经受常规接触而不损坏。此外,此类玻璃制品还可结合到便携式电子器件中,例如移动电话、个人媒体播放器和平板电脑。在相关装置的运输和/或使用过程中,结合到这些装置中玻璃制品可能容易发生损坏。因此,在电子器件中使用的玻璃制品可能需要有增强的强度,从而不仅能耐受来自实际应用的日常“触摸”接触,还能耐受在运输器件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接触和冲击。
可使用多种工艺来强化玻璃制品,包括化学回火、热回火和层叠。通过层叠强化的玻璃制品是由至少两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玻璃组合物形成的。使得这些玻璃组合物在高温下相互接触,以形成玻璃制品,以及将玻璃组合物熔合或层叠到一起。随着玻璃组合物冷却,热膨胀系数差异导致在玻璃的至少一层中建立起压缩应力,从而强化了玻璃制品。层叠工艺还可用于赋予或增强层叠玻璃制品的其他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性质。
但是,层叠玻璃片可能具有复杂且昂贵的制造过程,涉及将玻璃组合物熔化成熔融状态,以及对组合物进行下拉以形成层叠体。此外,在成形温度具有不同粘度的玻璃可能无法通过下拉工艺配对在层叠体中。因此,需要生产层叠玻璃制品的替代方法。
发明内容
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制造三维层叠玻璃制品的方法。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如下工艺制造三维层叠玻璃制品,该工艺可以包括:对玻璃堆叠件进行加热,所述玻璃堆叠件至少包括相互未粘结在一起的第一玻璃片和第二玻璃片。可以在约150℃至约400℃的第一温度范围对玻璃堆叠件进行加热,持续至少约5分钟的第一时间段。然后,可以通过将玻璃堆叠件加热到约400℃至约1200℃的第二温度范围,使得玻璃堆叠件熔合。还可以对玻璃堆叠件进行成形,以形成三维层叠玻璃制品。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上文所述的对玻璃堆叠件进行成形可以将第二玻璃片封装入包覆中,所述包覆包括第一玻璃片和第三玻璃片。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行成形可以包括:使得玻璃堆叠件的外周界与模具组件的环接触,使得至少一部分的玻璃堆叠件下垂以形成三维形状,以及用所述环将第二玻璃片封装入包含第一玻璃片和第三玻璃片的包覆中。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进行成形可以包括:使得玻璃堆叠件的第一外表面与模具组件的模具体接触,使得玻璃堆叠件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二外表面与模具组件的活塞以大致垂直于模具组件的模制表面的方向接触,以及将玻璃堆叠件的外周界推入模具组件的环中,从而将第二玻璃片封装入包含第一玻璃片和第三玻璃片的包覆中。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进行成形可以包括:通过使得玻璃片与压入玻璃堆叠件中的呈角度的颚状物(angledjaw)接触,将第二玻璃片封装入包含第一玻璃片和第三玻璃片的包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5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