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玻璃预制件形成玻璃管的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5434.7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1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M·W·艾伦;L·B·库克;T·H·弗莱切;D·W·霍托夫;P·A·雅克布森;D·J·麦克恩罗;A·M·帕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7 | 分类号: | C03B23/07;C03B23/04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鑫;项丹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坯 玻璃管 拉制 加压气体 玻璃预制件 方法和设备 玻璃转化 垂直向下 直径减少 直径增加 制造设备 加热 流动 延伸 | ||
描述了形成玻璃管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方法包括:将玻璃坯块加热到高于玻璃坯块的玻璃转化温度的温度,以垂直向下方向从玻璃坯块拉制玻璃管,以及当拉制玻璃管时,使加压气体流动通过玻璃坯块的通道。玻璃坯块包括限定了玻璃坯块的外直径的外表面和限定了玻璃坯块的内直径的延伸通过玻璃坯块的通道。对玻璃管进行拉制使得玻璃坯块的外直径减少至玻璃管的外直径,以及使加压气体流动通过通道使得玻璃坯块的内直径增加至玻璃管的内直径。还描述了玻璃坯块、玻璃管以及它们的制造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6月7日提交的题为“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Glass Tubing From Glass Preforms(从玻璃预制件形成玻璃管的方法和设备)”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346,832号的优先权,其全文通过引用结合入本文。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般地涉及玻璃管的制造,更具体地,涉及从玻璃预制件形成玻璃管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背景
制造玻璃管和/或玻璃棒的各种方法是已知的。此类方法可以包括在钟状物上拉制熔融玻璃,这会沿着玻璃管的内表面产生瑕疵。此外,常规方法可能包括玻璃的外表面与设备接触,例如,用以改变玻璃的流动方向和/或持续拉制玻璃。这种与玻璃的接触会沿着玻璃管的外表面产生瑕疵。例如,在这些常规工艺中,当玻璃在工具上流动时,玻璃粘度可能允许成形工具在所得到的管的表面上施加纵向线(也称作“纵向嵌条线”)。这些纵向嵌条线是来自玻璃与金属工具接触的管表面上的一系列的峰谷。由于玻璃在其拉制之前发生熔化,可能导致其他缺陷,例如,晶种、气泡、起泡或内含物。
因此,需要减少了最终玻璃产品中的瑕疵的形成玻璃管的替代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形成玻璃管的方法包括:将玻璃坯块(glass boule)加热到高于玻璃坯块的玻璃转化温度的温度,以垂直向下方向从玻璃坯块拉制玻璃管,以及当以垂直向下方向拉制玻璃管时,使加压气体流动通过玻璃坯块的通道。玻璃坯块包括限定了玻璃坯块的外直径的外表面和延伸通过玻璃坯块的通道。通道限定了玻璃坯块的内直径。对玻璃管进行拉制使得玻璃坯块的外直径减少至玻璃管的外直径,以及使加压气体流动通过通道使得玻璃坯块的内直径增加至玻璃管的内直径。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形成玻璃管的设备包括:炉,加压气体源,至少一对牵拉辊,内径计,外径计,和电子控制单元。炉以基本垂直方向延伸。通过供给管道将加压气体源流体连接到放置在炉内的玻璃坯块的通道,并向通道提供加压气体流。所述至少一对牵拉辊放置在加热室的下游,并且构造成啮合从玻璃坯块拉制的玻璃管。电子控制单元与内径计、外径计、加压气体源、和所述至少一对牵拉辊通讯连接。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计算机可读和可执行指令的非暂时性存储器,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基于从外径计接收的信号调节所述至少一对牵拉辊的速度和扭矩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基于从内径计接收的信号调节由加压气体源提供的加压气体的流速。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给出了附加特征和优点,通过所作的描述,其中的部分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通过实施包括以下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在内的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被认识。
应理解,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描述了用于形成玻璃管的方法和设备的各种实施方式,且都旨在提供用于理解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性质和特性的总体评述或框架。包括的附图提供了对各种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文所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玻璃坯块制造系统;
图2显示根据本文所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玻璃坯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5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