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6815.7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2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川本英贵;文字山峻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05/42;C10M129/76;C10M137/08;C10N30/06;C10N30/10;C10N30/12;C10N40/02;C10N40/04;C10N4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生物分解性优异且生物分解性高、防锈性能优异,此外氧化稳定性高、润滑性(耐磨性)优异。相对于(A)酯化合物100质量份,所述润滑油组合物含有0.05~1.5质量份的(B)酸性磷酸酯胺盐及0.01~0.50质量份的(C)单酯化物。(A):三羟甲基丙烷与碳原子数为8~10的直链饱和脂肪酸的酯化合物,将来自三羟甲基丙烷的构成成分的摩尔百分比设为TMPmol%、将来自碳原子数为8~10的直链饱和脂肪酸的构成成分的摩尔百分比设为FAmol%、将己二酸的摩尔百分比设为ADmol%时,TMPmol%:FAmol%:ADmol%=20~40%:40~70%:5~25%。(B):式(1)所表示的酸性磷酸酯胺盐。(C):具有碳原子数为8~18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8~18的烯基的琥珀酸与碳原子数为3~8的链烷二醇的单酯化物。[化学式1]n为1或2的整数,R’为碳原子数为4~6的烷基,R”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1~14的烷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除了生物分解性高、防锈性能优异以外,氧化稳定性高、润滑性(耐磨性)优异。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可适用于轴承油、工作油、齿轮油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面向环境保护的新尝试成为世界性的重要使命。对润滑油而言也不例外,比以往更迫切地要求一种能够降低环境负荷的润滑油。作为能够降低环境负荷的润滑油,即使在泄漏的情况下也容易在自然界中分解、对生态体系的影响少的生物分解性润滑油受到关注。
生物分解性润滑油中的大多数作为在河川及海洋中泄漏时的对策而被使用,还有使用被义务化的区域或用途。例如在欧洲多国等,对于湖沼地域中使用的船外机用二冲程发动机油、在选取饮料水的河川附近使用的建设机械用油压工作油,有义务使用生物分解性润滑油,在美国,对于用于接水部的船舶用润滑油等,有义务使用生物分解性润滑油。
对于生物分解性润滑油,迄今为止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记载了一种由聚丁烯、多元醇酯、链烷烃类烃溶剂、无灰清洁剂组成的生物分解性优异的二冲程发动机油。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由多元醇、直链饱和脂肪酸及直链饱和多元羧酸的复合酯、抗氧化剂、耐载荷添加剂组成的生物分解性、氧化稳定性、耐磨性、低温流动性优异的油压工作油。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由水溶性(聚)亚烷基二醇、水溶性增稠剂、水溶性防锈剂组成的、与海水的相容性、润滑性、生物分解性优异的船尾管轴承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6387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47859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6534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关于生物分解性润滑油,很多为用于河川及海洋等水边附近的润滑油。因此,为水混入润滑油中的机会也较多的润滑油,需要充分注意金属腐蚀。尤其是在上述用途中的船舶用润滑油中的船尾管轴承油等中,有时也会混入海水,因此要求非常高的对海水的防锈性能,但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并未进行充分的研究,仍谋求一种具有优异的防锈性能的生物分解性润滑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生物分解性优异且生物分解性高、防锈性能优异,此外氧化稳定性高、润滑性(耐磨性)优异。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发现,由特定的三羟甲基丙烷与碳原子数为8~10的直链饱和脂肪酸及己二酸的酯化合物(A)、特定的酸性磷酸酯胺盐(B)、特定的琥珀酸单酯化物(C)组成的润滑油组合物除了良好的生物分解性,还具有优异的防锈性能、高氧化稳定性、优异的润滑性(耐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油株式会社,未经日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68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