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小RNA-143衍生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7383.1 | 申请日: | 201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7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赤尾幸博;北出幸夫;关口光明;三冈恭典;钉宫启;佐佐木康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e-NA生物科技公司;赤尾幸博;北出幸夫 |
主分类号: | C12N15/09 | 分类号: | C12N15/09;A61K31/713;A61K48/00;A61P35/00;C12N15/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高瑜;郑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rna 143 衍生物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可用作核酸药物的新型miR‑143衍生物。一种微小RNA‑143衍生物,其第一链是由以下序列组成的寡核苷酸:由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或者在由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中置换、缺失、插入或添加1个或2个碱基而形成的序列,并且可以没有3’末端修饰而有5’末端修饰;第二链是由以下序列组成的寡核苷酸:由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或者在由SEQ ID NO:4所示的序列中置换、缺失或插入1个或2个碱基而形成的序列,并且有3’末端修饰且可以有5’末端修饰;或者,第二链是由以下序列组成的寡核苷酸:由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或者在由SEQ ID NO:5所示的序列中置换或插入1个或2个碱基而形成的序列,并且可以没有3’末端修饰而有5’末端修饰;其中,3’末端修饰是可以含有核苷衍生物和/或修饰的核苷间键的1mer~5mer寡核苷酸衍生物或苯吡啶衍生物,5’末端修饰是磷酸酯部分或由式:=CQ1‑P(=O)(OH)2表示的基团(式中,Q1为氢、卤素、取代或非取代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炔基,或者取代或非取代的烷氧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微小RNA-143(以下也称作“miR-143”)衍生物。此外,也涉及一种含有该miR-143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同时使用该miR-143衍生物和EGFR抑制剂。
背景技术
微小RNA(以下也称作“miRNA”)是在基因组上所编码的内源性约20~25个碱基的非编码(non-coding)RNA。miRNA是从基因组DNA上的miRNA基因首先转录为约几百至几千个碱基长度的初级转录物(Primary miRNA、Pri-miRNA),然后被加工为具有大约60~110个碱基左右的发夹结构的miRNA前体(pre-miRNA,precusor miRNA)。随后,该miRNA前体从细胞核向细胞质内移动,经剪接而成为20~25个碱基左右的双链miRNA。双链miRNA进入到被称为RISC的蛋白中,成为单链miRNA(前导链,反义链),更加不稳定的单链(过客链,有义链)则被降解。单链miRNA通过与具有部分互补的碱基序列的目的基因的mRNA结合,起到抑制目的基因翻译的作用。
已知在人和小鼠等中有1000种以上的miRNA,表明它们分别调控多个目的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各种生命现象,与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精神疾病、慢性炎症疾病等的发病和进展有关。其中,很多研究者指出miRNA与癌细胞增殖的关系密切,作为核酸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正在开展中。
miR-143也是表明与癌症有关的miRNA中的一种。非专利文献1记载了miR-143抑制结肠癌细胞(DLD-1、SW480)增殖(参考图3)。此外,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和3记载了miR-143的4处错配序列中至少匹配有义链的1~3处,用苯吡啶衍生物(BP)修饰有义链和反义链的3’末端的修饰物与天然miR-143相比,具有优异的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10/032704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Oncology Report,16,845-850(2006)
非专利文献2:Cancer Gene Therapy,17,398-408,(2010)
非专利文献3:Cancer Letters,307,211-220(201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作核酸药物的新型miR-143衍生物。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NA生物科技公司;赤尾幸博;北出幸夫,未经e-NA生物科技公司;赤尾幸博;北出幸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7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基因重组牛痘病毒
- 下一篇:用于基因内植物转化的构建体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