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拾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7910.9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4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竹井真悟;高田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40 | 分类号: | H04R1/40;H04R3/00;A47C7/38;A47C7/40;A47C7/72;B60N2/64;B60N3/00;B60R11/02;H04R1/02 |
代理公司: | 11256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伟;沈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拾音单元 头枕 开口部 拾音装置 就坐面 凹部 方式配置 拾音 相距 配置 | ||
1.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头枕,其在就坐面侧设置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中形成有凹部;和
两个以上的拾音单元,
第1拾音单元和第2拾音单元是无指向性的麦克风,配置于所述头枕的所述凹部,
所述第1拾音单元和所述第2拾音单元配置在所述头枕的左右方向的相同位置,在所述头枕的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距离,以与所述开口部中的最靠近所述就坐面的部位相距的距离互不相同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拾音单元和所述第2拾音单元中的至少某一个从所述凹部的上表面部朝下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枕具备芯材、覆盖该芯材的缓冲部件、以及覆盖该缓冲部件的表皮,
所述凹部形成于芯材,所述缓冲部件具备使所述凹部与所述表皮的背面侧连通的开口。
4.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座椅靠背,其在就坐面侧设置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中形成有凹部;和
两个以上的拾音单元,
第1拾音单元和第2拾音单元是无指向性的麦克风,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凹部,
所述第1拾音单元和所述第2拾音单元以在垂直地投影到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开口部所形成的平面的情况下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并以与所述开口部中的最靠近所述就坐面的部位相距的距离互不相同的方式配置。
5.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座椅靠背和与该座椅靠背连接的头枕,
在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头枕之间形成有在就坐面侧设置有开口部的凹部,
所述凹部通过在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头枕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的一方侧凹部、与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头枕中的另一方组合而被划分,
该拾音装置具有两个以上的拾音单元,
第1拾音单元和第2拾音单元是无指向性的麦克风,配置于所述凹部,
所述第1拾音单元和所述第2拾音单元以在垂直地投影到所述开口部所形成的平面的情况下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并以与所述开口部中的最靠近所述就坐面的部位相距的距离互不相同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拾音单元和所述第2拾音单元中的一方设置于所述一方侧凹部,所述第1拾音单元和所述第2拾音单元中的另一方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头枕中的所述另一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乐株式会社,未经歌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791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道式蓄热装置
- 下一篇:高能CT超深层钻井压裂一体化工程试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