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介质的置换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流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7993.1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8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新井宪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12/00 | 分类号: | B01D12/00;B01J19/00;B03C1/00;C12M1/00;G01N1/28;G01N3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流 液体介质 目标粒子 试样液体 回收 流路 置换 方向移动 分散状态 外力作用 物理特性 液体形成 垂直 移动 流动 | ||
1.一种方法,其为通过使目标粒子从第一液体介质移动至第二液体介质中而对液体介质进行置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述工序:
(i)将含有试样液体及第二液体介质的至少2个以上的液体分别向同一方向送液,从而形成由多个层流部分组成的层流的工序,
其中,所述试样液体是含有分散状态的目标粒子的第一液体介质,
所述层流至少含有由所述试样液体构成的第一层流部分、和由所述第二液体介质构成的第二层流部分;
(ii)通过使外力作用于所述层流,使所述目标粒子从所述第一层流部分移动至所述第二层流部分的工序,
其中,所述目标粒子具有可通过外力的作用向所述第二层流部分的方向移动的至少一个物理特性;以及
(iii)从所述第二层流部分中将含有所述目标粒子的层流级分回收的工序,
其中,所述层流级分的回收从垂直于所述层流的流动方向的层流级分回收面进行,并且所述层流级分回收面与所述第一层流部分的截面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层流部分相互间相邻地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层流部分及所述第二层流部分之间存在至少由第三液体介质构成的第三层流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力为利用电场、磁场、水力过滤或决定性侧向移动(DLD)所产生的外力中的任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力至少含有利用决定性侧向移动(DLD)产生的外力,所述目标粒子的物理特性为粒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粒子至少含有生物粒子、珠粒、珠粒与生物粒子的复合体粒子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粒子为生物粒子与珠粒的复合体粒子,所述第二液体介质可以使所述复合体粒子解离而使所述生物粒子游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粒子为生物分子、细胞外囊泡、细胞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粒子为生物分子、细胞中的任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粒子为细胞。
11.一种流路设备,其为能够使目标粒子从第一液体介质移动至第二液体介质中的流路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流路设备具备:
(i)在所述流路设备的前方至少含有用于导入试样液体的第一导入口及用于导入第二液体介质的第二导入口的多个导入口;
(ii)可以形成层流的流路;
(iii)在所述流路设备的后方至少含有第一排出口及第二排出口的二个以上的排出口;以及
(iv)赋予外力的机构,
其中,
所述试样液体为含有分散状态的目标粒子的第一液体介质,
所述流路可以形成至少含有由所述试样液体构成的第一层流部分、和由第二液体介质构成的第二层流部分的层流,
所述第二排出口是用于将含有通过所述外力的作用移动至所述第二层流部分的所述目标粒子的层流级分从垂直于所述层流的流动方向的层流级分回收面进行回收的目标粒子回收用排出口,
所述第一排出口从所述第二排出口观察位于所述第一层流部分一侧,
位于所述第一层流部分一侧的所述第二排出口的隔壁配置于使得所述层流级分回收面与所述第一层流部分的截面远离的位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路设备,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第一及第二层流部分相互间相邻接触地形成的方式,所述第一及第二导入口相邻地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凸版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凸版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79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