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8155.6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5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G·朗格;S·马斯松;F·特施;B·维尔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0K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骏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 ||
由DE 10023110 A1已知一种Y形尾部支撑装置用于提高白车身的弯曲和扭转刚度。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其在底部上具有用于能量存储器的稳固壳体,该壳体带有结构简单的尾部支撑装置。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车身底部上设置有用于能量存储器的壳体,该壳体包括盖、底部和环绕的框架,在所述框架的沿车辆纵向方向x观察位于后部的横向侧区段上设置有固定器件,在其上设置所述两个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的前端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由US 2014/0193683 A1已知一种高压存储器,其固定在机动车车身底部的外表面上。机动车可以是全电动车辆或具有至少一个电驱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高压存储器的壳体包括盖、底部和环绕的侧壁。
US 2014/0193683 A1的高压存储器壳体包围一个空腔,能量存储器设置在其中。环绕的侧壁例如由挤压型材制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两个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侧壁通过横梁彼此连接,所述横梁也可由挤压型材制成。
这种横梁例如由US 8,833,839 B2公开。在US 8,833,839 B2中侧向碰撞保护挤压型材连接到相应侧向侧壁上。
由DE 10023110 A1已知一种Y形尾部支撑装置用于提高白车身的弯曲和扭转刚度。此外,在DE 10023110 A1中在纵梁和接纳支座或者说接纳构件之间设有尾部支撑装置的中间支撑件。
由DE 10214372 C1已知一种机动车,在其中两个后部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设置在车身底部上。相应加固支撑件的前端部固定在乘客舱下方的侧向纵梁上。加固支撑件的相应端部中的一个与此相对置的端部通过一个连接区域固定在车辆尾部的底部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电驱动系统的机动车,在其中简化了车辆尾部的加固。
所述任务通过按照本发明的机动车解决,所述机动车包括:具有乘客舱的车身;在车身底部上延伸的纵梁,所述纵梁从车辆前端经乘客舱延伸到车辆尾部;两个后部的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所述加固支撑件的后端部通过接纳构件设置在车辆尾部的底部上,这两个后部的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大致位于一个水平的平面内,其特征在于,在车身底部上设置有用于能量存储器的壳体,该壳体包括盖、底部和环绕的框架,在所述框架的沿车辆纵向方向观察位于后部的横向侧区段上设置有固定器件,所述两个后部的V形延伸的加固支撑件的前端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器件上,所述框架的所述后部的横向侧区段是构造成U形或V形的框架部件的一部分,并且所述接纳构件垂直或向后上方倾斜地固定在车身的尾部区域的底部上。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示例性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机动车底部组件的下侧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区域的放大图,其示出两个V形延伸的扭力杆在能量存储器壳体和固定在车身底部上的接纳支座之间的连接;并且
图3示出图1中所示的底部组件的侧视图,从其中看到扭力杆水平地设置在垂直设置的接纳支座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机动车1的部分示出的下侧2。在部分示出的车身3的未示出的乘客舱下方设置有能量存储器5的壳体4。该壳体4包括盖56、底部55和环绕的框架9。这种能量存储器5例如由US 2014/0193683A1已知,其结构参见该文献。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图1中示出的能量存储器5壳体4主要包括三个壳体区段6、7、8。
在车辆纵向方向x上看前部的壳体区段6例如构造成板壳结构。前部壳体区段6的边缘区段6a构造为框架,该框架在俯视图中看原则上是U形的。前部壳体区段6的边缘区段6a借助其相应的端侧端部6b、6b'设置在与其相连的中间壳体区段7的环绕的框架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1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室的底面部构造
- 下一篇:鞍式耦联系统和用于该鞍式耦联系统的耦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