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8196.5 | 申请日: | 2017-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2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植木哲;佐竹勇树;永泽正和;长岛康寿之;菅原英树;大野信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F16F13/10 | 分类号: | F16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的防振装置(10)包括第1安装构件(11)、第2安装构件(12)、弹性体(13)以及分隔构件(16)。在分隔构件形成有使第1液室(14)与第2液室(15)连通的限制通路(24)。限制通路包括向第1液室开口的第1连通部(26)、向第2液室开口的第2连通部(27)以及使第1连通部与第2连通部连通的主体流路(25)。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具备沿着主体流路的流路方向配置的多个细孔(26a)。细孔的最小横截面的投影面积或者开口面积占第1障壁或者第2障壁的每预定面积的比例随着沿流路方向远离第1连通部和所述第2连通部中的另一者而逐渐变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例如汽车、工业机械等的用于吸收和减弱发动机等振动产生部的振动的防振装置。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6月23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24914号的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防振装置,以往已知有一种结构,其包括: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该第1安装构件呈筒状并连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一者,该第2安装构件连结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弹性体,其用于将上述的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连结起来;以及分隔构件,其用于将封入有液体的第1安装构件内的液室划分为主液室和副液室。在分隔构件形成有使主液室与副液室连通的限制通路。在该防振装置中,在输入振动时,两个安装构件在使弹性体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相对位移,使主液室的液压发生变动而使液体在限制通路中流通,从而吸收和减弱振动。
然而,在该防振装置中,存在以下情况:例如因路面的凹凸等而输入较大的载荷(振动),使主液室的液压急剧地上升之后,因弹性体的回弹等而向反方向输入了载荷时,在主液室中急剧地产生负压。于是,在该急剧地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发生在液体中生成大量的气泡的气穴现象,进而存在因生成的气泡破裂的气穴破裂而导致的产生异音的情况。
因此,已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防振装置那样的结构,即,在限制通路内设有阀芯,从而即使在输入了振幅较大的振动时也抑制在主液室中产生负压的状况。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172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所述以往的防振装置中,因设有阀芯而使构造变得复杂,还需要对阀芯进行调整,因此存在制造成本增加这样的问题。此外,因设有阀芯而使设计自由度降低,结果也存在防振特性降低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易的构造在不降低防振特性的前提下抑制因气穴破裂而导致的异音的产生的防振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1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