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8197.X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2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植木哲;佐竹勇树;永泽正和;长岛康寿之;菅原英树;大野信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F16F13/10 | 分类号: | F16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构件 主液室 分隔构件 连结 振动产生部 振动承受部 防振装置 副液室 液室 峰值流速 变动率 负压 筒状 连通 流通 | ||
防振装置(10)包括: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相连结的筒状的第1安装构件(11)和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的第2安装构件(12);将上述两个安装构件(11、12)连结起来的弹性体(13);以及将第1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19)划分为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的分隔构件(24),该主液室(14)将弹性体(13)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在分隔构件(16)形成有将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连通起来的限制通路(24),在分隔构件(16)设有流速抑制部(32),该流速抑制部(32)用于抑制在限制通路(24)中流通的液体(L)的流速,流速抑制部(32)将主液室(14)的液压为负压且预定时间内的液压的变动率为5%以下时的从限制通路(24)向主液室(14)流入的液体(L)的峰值流速抑制为10m/sec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例如汽车、工业机械等的用于吸收和减弱发动机等振动产生部的振动的防振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22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23966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防振装置,以往已知有一种结构,其包括: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一者相连结的筒状的第1安装构件及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的第2安装构件;用于将上述两个安装构件连结起来的弹性体;以及将封入有液体的第1安装构件内的液室划分为主液室和副液室的分隔构件。在分隔构件形成有将主液室和副液室连通起来的限制通路。在该防振装置中,在振动输入时,两个安装构件在使弹性体弹性变形的同时进行相对位移,使主液室的液压发生变动而使液体在限制通路中流通,从而吸收和减弱振动。
针对该防振装置而言,例如在由于路面的凹凸等而输入较大的载荷(振动),主液室的液压上升之后,在弹性体的回弹等的作用下向反方向输入载荷时,主液室负压化而导致液体流入到主液室。此时,存在以下情况:发生在液体中生成大量气泡的气穴现象,之后因生成的气泡崩解的气穴崩解现象而导致产生异音。若发生气穴崩解,则由崩解引起的冲击波经由液体被传递到第1安装构件,其结果产生异音。
因此,已知有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示的防振装置那样在限制通路内设置阀芯的结构。针对该防振装置而言,记载为:在输入较大振幅的振动时,通过抑制主液室的负压化,从而能够抑制气穴的产生。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1728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人为了抑制防振装置中的气穴的产生,对气穴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时,在未实施气穴对策的防振装置中再次出现了气穴。此时,分别测量了两个安装构件的相对的位移量和主液室的液压。此外,为了检测气穴崩解,对传递到第1安装构件的冲击波的大小以加速度的形式进行了测量。
并且,为了观察气穴的产生和崩解的情形,利用丙烯酸树脂形成第1安装构件,能够从外部视觉识别主液室。
将结果表示于图4的图表。图表中的横轴表示时刻,表示时间随着从横轴的左侧朝向右侧行进而流逝。图表中所记载的各图表线中的线L1表示各时刻的两个安装构件的相对的位移量。线L2表示各时刻的主液室的液压。线L3表示在各时刻传递到第1安装构件的冲击波的加速度(大小)。图表中的纵轴表示位移量、液压以及加速度各自的大小。纵轴的中央表示原点即0,相对于原点而言的上侧表示正,下侧表示负。另外,位移量是正的值表示两个安装构件向使主液室负压化的方向相对地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1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