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检测装置、及具备振动检测装置的不平衡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8425.3 | 申请日: | 201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7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庄司崇记;森英夫;吉川翔大;段本洋辅;三浦秀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M1/04 | 分类号: | G01M1/04;G01M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陆悦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检测 装置 具备 不平衡 | ||
提供一种振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芯座的振动,该芯座具有将叶轮和旋转轴结合而成的旋转体、以及收纳对旋转体进行支承使其能够旋转的轴承的轴承壳体,该轴承壳体具有用于使润滑油在轴承壳体的内部流通的润滑油流通口,其中,该振动检测装置具备:传感器基座,其安装于油流路形成部件,该油流路形成部件构成为相对于轴承壳体能够连接及分离,油流路形成部件在内部具有油流路,该油流路供经由润滑油流通口向轴承壳体的内部供给的润滑油、及经由润滑油流通口从轴承壳体的内部排出的润滑油中的一方流动;振动传感器,其设置于传感器基座;振动传递脚部,其与传感器基座连接,并且在油流路形成部件连接到轴承壳体的状态下与轴承壳体接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检测芯座振动的振动检测装置,该芯座具有将叶轮和旋转轴结合而成的旋转体、以及收纳对旋转体进行支承使其能够旋转的轴承的轴承壳体,该轴承壳体具有用于使润滑油在轴承壳体的内部流通的润滑油流通口。
背景技术
就涡轮增压机或电动压缩机等的核心部件即芯座而言,在其组装后,对其进行构成芯座的旋转体的平衡作业(例如,专利文献1~4)。该平衡作业包括在使旋转体旋转的状态下对旋转体的不平衡进行检测的不平衡检测作业,是在检测出旋转体的不平衡时将旋转体的一部分稍稍削去等而使旋转体平衡的一连串作业。通过在制造时进行旋转体的平衡作业,可实现在发动机工作时防止因高速旋转的旋转体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旋转时的振动(旋转体振动)、及伴随该振动产生的噪音、破损等。
更详细来说,不平衡检测作业中,由不平衡检测装置支承(固定)芯座,并且例如向压缩机叶轮等叶轮供给空气以构建使旋转体旋转的状态,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因旋转体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旋转时的振动。基于由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动信号、以及与同时检测到的旋转体的相位间的关系,确定使振动产生的旋转体的相位。之后,对旋转体进行切削以使其平衡,而使用同一型号(产品)的芯座事先通过实验取得削去的质量(单位重量)与随之产生的振动的大小等的变化的关系(效果向量)。然后,基于上述的振动信号、相位及效果向量(实验结果),计算对于旋转体的平衡而言最优的包含质量(重量)及位置在内的切削信息,并基于切削信息对旋转体进行切削。
例如专利文献2~4中,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不平衡检测装置中与芯座直接接触的部位。具体而言,专利文献2中,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固定芯座的虚设(dummy)壳体上。专利文献3~4中,不平衡检测装置使用两个壳体部件,分别收纳旋转体的涡轮机叶轮或压缩机叶轮,同时从两侧直接支承轴承壳体,而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这种与轴承壳体直接接触的壳体部件上。由此,在将量产的涡轮芯座的个体一个个设置到不平衡检测装置之际,无需针对各个个体另外进行设置加速度传感器的工序,使平衡作业中的传感器设置作业高效化,同时能够良好地检测旋转体的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3289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486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503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2328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2~4,通过将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不平衡检测装置一侧,能够实现平衡作业的高效化,但为此,须以使旋转体在旋转时的振动良好地传递到不平衡检测装置一侧为前提。但是,例如,如本发明发明人另案提出地、不平衡检测装置的壳体部件经由隔振部件支承芯座的情况(后述)等下,旋转体在旋转时的振动未被良好地传递到不平衡检测装置一侧,就这种方式而言,即使在不平衡检测装置一侧设置振动传感器,也难以良好地检测旋转体在旋转时的振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当针对各芯座设置接触式振动传感器时,平衡作业的高效化会受到阻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4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