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射器式制冷循环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8586.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6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多田和弘;长谷川浩也;伊藤诚司;桑原干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器 制冷 循环 | ||
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加热用热交换器(12)、第一减压装置(15b)、室外热交换器(17)、第二减压装置(15e)、冷却用热交换器(21)、喷射器(16)、气液分离器(19)及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13a、13b、18a、18b)。制冷剂回路切换装置使从加热用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在第一除湿制热模式下按照第一减压装置、室外热交换器、第二减压装置、冷却用热交换器、压缩机的顺序流通,在第二除湿制热模式下按照第二减压装置、冷却用热交换器、第一减压装置、室外热交换器、压缩机的顺序流通。第一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第二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第一除湿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制热模式时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不同。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22859号,通过参照将其公开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备喷射器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作为制冷剂减压装置的喷射器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即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该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应用于空调装置。此外,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构成为能够切换对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制冷模式的制冷剂回路、对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对冷却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再加热的弱除湿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等。
更详细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在弱除湿制热模式时切换为将作为加热用热交换器的室内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室外蒸发器相对于制冷剂流串联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并且,在室内蒸发器将空气冷却除湿并在室内冷凝器将除湿后的空气再加热。
在该制冷剂回路中,通过调节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压力并调节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散热量,从而能够调节室内冷凝器中的空气的加热能力。
另外,在弱除湿制热模式下,切换为使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向冷却侧喷射器的冷却侧喷嘴部流入的制冷剂回路。并且,通过从冷却侧喷嘴部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而向室内蒸发器供给制冷剂。此外,通过将在冷却侧扩散部升压后的制冷剂向压缩机吸入而提高循环的能效系数(COP)。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6362号公报
然而,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者们的研究,当使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实际工作时,在弱除湿制热模式时,会无法使空气升温到所希望的温度。因此,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判断原因为:在专利文献1的弱除湿制热模式下,为了增大室内冷凝器中的空气的加热能力,使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压力降低。
具体而言,当使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压力降低时,由于向冷却侧喷嘴部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也降低,因此冷却侧喷射器无法发挥充分的吸引作用。并且,无法向室内蒸发器供给制冷剂,无法使喷射器式制冷循环恰当地工作。其结果是,无法使空气升温到所希望的温度。
换言之,在专利文献1的弱除湿制热模式下,为了使喷射器式制冷循环恰当地工作,必须将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压力维持于规定的值以上。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弱除湿制热模式下,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空气的温度调节范围受到限制。
另外,在一般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制冷剂混入有用于润滑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因此,当能够向室内蒸发器供给制冷剂时,无法将流入室内蒸发器内的冷冻机油向压缩机的吸入侧推出,冷冻机油可能会滞留于室内蒸发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5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