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8887.5 | 申请日: | 201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8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名越健二;山本宪昭;大城崇裕;奥村拓也;丸本一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1/03 | 分类号: | F28D1/03;F28F3/04;F28F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使用 制冷 装置 | ||
本发明为在具有流动第1流体的流路的板翅片层叠体的各个板翅片叠层间流动第2流体、在第1流体与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此外,在形成于板翅片(2a)的端部的集管区域或流路U形转弯侧端部设置有多个突起(22a,22b)。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板翅片(2a)的端部的热交换贡献度,提高板翅片(2a)整体的热交换效率,提供小型且高性能的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特别涉及将流动制冷剂的板状的板翅片层叠而构成的板翅片层叠型的热交换器和使用它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以空气调节机和制冷机为代表的制冷装置通过使由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与冷凝器和蒸发器为代表的热交换器循环而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进行供冷或者供暖。但是,作为装置的性能和节能性被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大幅左右。因此,对热交换器强烈要求高效率化。
这其中,制冷装置的热交换器一般使用在翅片组贯通传热管而构成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通过实现其传热管的小口径化而推进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和小型化。
但是,这样的传热管的小口径化存在限度,因此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和小型化越来越接近极限。
另一方面,在用于热能的热交换器中,已知有将具有流路的交换板翅片层叠而构成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
该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在流动于在板翅片之中形成的流路的制冷剂即第1流体与流动于所层叠的板翅片之间的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在车辆用的空气调节机等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31、图32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100通过将具有流动制冷剂的流路101的板翅片102层叠而构成板翅片层叠体103。而且在板翅片层叠体103的两侧部层叠配置有端板104,在流路101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入口侧集管流路105和出口侧集管流路106而构成热交换器10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注册第31927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记载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通过在板翅片102冲压成形凹状槽而形成流路101,因此能够使流路101的截面积比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中使用的传热管小,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在板翅片102的两端部存在热交换贡献度低的称为入口侧集管流路105与出口侧集管流路106的集管区域,因此虽然与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相比其热交换效率得到提高但是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此外,板翅片层叠型热交换器从入口侧集管流路105至出口侧集管流路106的流路101为直线状所以短,而因为只要不使板翅片102 长就不能使流路尺寸长,所以还存在热交换器大型化的问题。
在这样的问题中,后者的热交换器的大型化问题能够通过使流路 101U形转弯来抑制板翅片102的大型化并同时确保流路长度,因此能够消除。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板翅片102的U形转弯侧端部虽然与没有入口侧集管流路105、出口侧集管流路106相应地减少面积,但是也留有一定幅度的热交换贡献度低的部分。
特别是图中所示的翅板102,为了在制造时容易进行其层叠定位而在两端部分设置有定位销用的销孔,因此在流路101U形转弯的板翅片 102的端部至少需要销孔的面积,虽然不是与设置有入口侧集管流路 105和出口侧集管流路106的一侧的端部相同的宽度尺寸但是还留有热交换贡献度低的部分。
而且,由于U形转弯侧端部的销孔的下游侧部分成为死水区域所以销孔的下游部分几乎不具有热交换功能,其热交换贡献度极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8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