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两个振荡电路的数据载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9043.2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3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K.芬肯泽勒;S.克卢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德移动安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线圈 电气振荡 电路 电气负载 便携式数据载体 数据载体 振荡电路 互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数据载体(14,24),其包括:第一电气振荡电路(2),所述第一电气振荡电路包括第一天线线圈(10,20,26)和第一电气负载(6);至少一个第二电气振荡电路(4),所述第二电气振荡电路包括第二天线线圈(12,22,28)和第二电气负载(8),其中,第一天线线圈(10,20,26)和第二天线线圈(12,22,28)在几何上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在第一天线线圈(10,20,26)和第二天线线圈(12,22,28)之间不存在互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两个作为振荡电路形成的天线线圈的便携式数据载体。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具有两个天线线圈的RFID转发器,其中,其线圈轴以90度的角度布置,例如参见US 6 640 090。此外,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具有两个电隔离的天线线圈的非接触式卡,其中,一个天线线圈与发光二极管连接,以便为发光二极管提供电能,并且另一个线圈与RFID芯片连接,以便为芯片供电并且与芯片通信。此外,第二天线线圈通常布置在卡体中的第一天线线圈内部。
具有两个天线线圈的非接触式卡的问题在于,一方面线圈与相应地连接的元件、例如第一天线线圈上的芯片和第二天线线圈上的发光二极管形成电气振荡电路,另一方面线圈通过共同流过两个天线线圈的高频磁场、例如频率为13.56MHz的磁场彼此磁耦合。由于两个天线线圈之间的磁耦合,两个振荡电路以不期望的负面的方式彼此影响。因此,例如由于芯片的分流调节器,具有发光二极管的振荡电路的品质因数减小,这导致发光二极管的反应灵敏度不期望地降低。反过来,具有发光二极管的振荡电路使具有芯片的振荡电路减弱并使其品质因数减小,这不仅导致芯片的反应灵敏度更差,而且导致负载调制的传输更差。流过发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流在具有芯片的振荡电路中感应出非线性走向的电压,这可能导致芯片与外部终端之间的通信中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振荡电路相互影响的便携式数据载体中的天线线圈的布置。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包括第一电气振荡电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气振荡电路的便携式数据载体来解决,第一电气振荡电路包括第一天线线圈和第一电气负载,第二电气振荡电路包括第二天线线圈和第二电气负载。根据本发明,第一天线线圈和第二天线线圈在几何上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在第一天线线圈和第二天线线圈之间不存在互感。这具有在两个振荡电路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的优点。有利的是,第一负载、例如具有非接触式接口的芯片不受第二负载、例如发光二极管影响,并且数据载体的原始参数、例如反应灵敏度、负载调制幅值、品质因数、谐振频率等保持不变。反过来,具有例如二极管形式的第二负载的第二振荡电路不再由于第一负载、例如芯片或其分流调节器而减弱。由此产生第二振荡电路的更高的品质因数。更高的品质因数使得感生的电压更大。因此,可以减小第二天线线圈的面积。
一个有利的实施例是,在第二天线线圈中关于在第一线圈中产生的第一高频磁通的面积积分的值为零,其中,第一磁通由第一电流产生,其中,第一电流在第一振荡电路中流动。这具有第二振荡电路不受第一振荡电路影响的优点。
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是,在第一天线线圈中关于在第二线圈中产生的高频的第二磁通的面积积分的值为零,其中,第二磁通由第二电流产生,其中,第二电流在第二振荡电路中流动。这具有第一振荡电路不受第二振荡电路影响的优点。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外部的第三线圈、例如外部读取设备产生流过第一和第二线圈的高频磁通,其中,在第一和第二线圈中相应地感应出高频电压,该高频电压相应地产生高频电流,该高频电流又产生高频磁通,其中,在相应的一个天线线圈中关于在相应的另一个线圈中产生的高频磁通的面积积分的值为零。这具有如下优点,即,虽然借助外部的第三线圈对第一和第二振荡电路供应能量,但是第一和第二振荡电路不相互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德移动安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捷德移动安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9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射频识别(RFID)设备
- 下一篇:无线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