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燃料箱连接的管状构件安装于车身的安装构造和配管结构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9394.3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1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悦德;高松修;山本利宣;铃木信英;安东辉悟;川上晃志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尼冲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4 | 分类号: | B60K15/04;F02M37/00;F16L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构件 铁素体 不锈钢材料 电位 托架 安装构造 镀铝层 燃料箱 表面形成 材料成本 缝隙腐蚀 外周表面 低成本 结构体 轻量化 点蚀 配管 车身 钢材 汽车 | ||
即使与燃料箱连接的管状构件和托架均使用了对材料成本有利的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也能够抑制缝隙腐蚀而可靠地防止点蚀的发生,并且能够有助于汽车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可以是,管状构件的安装构造包括设于管状构件的外周表面的托架。可以是,管状构件利用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构成。可以是,托架利用表面形成有镀铝层的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构成。可以是,镀铝层具有相对于管状构件的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的电位和托架的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的电位低的电位。可以是,托架的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具有相对于管状构件的铁素体类钢材的电位低的电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与燃料箱连接的管状构件安装于车身的安装构造和配管结构体。
背景技术
与燃料箱连接的管状构件例如包含将来自燃料注入口的燃料导入到燃料箱的燃料灌装管和为了将燃料箱内部的气体排出而使比燃料箱的液面靠上方的空间通气的通气管等。根据用于将这样的管状构件安装于车身的安装构造,将保持管状构件的托架借助螺栓等紧固件安装于车身。由此,将管状构件安装于车身。
作为这种托架,大致分类为两个方式。在这两个方式中,第一方式为以利用焊接将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托架安装于管状构件的状态安装于车身的方式。第二方式为由包括一对托架片的两个部件构成托架的方式。根据第二方式,一对托架片通过中间夹持管状构件且被螺栓紧固从而保持管状构件。将保持管状构件的托架安装于车身(作为公开了相关技术的内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记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291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16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这种燃料灌装管和通气管等管状构件与托架相同也使用钢制的构件。但是,从轻量化或耐腐蚀性等观点来看,最近使用有不锈钢材料。作为该不锈钢材料,从材料成本的观点来看,大多使用有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
由于管状构件与托架相同地利用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构成,因此可能产生缝隙腐蚀的问题。
即,在相互接触的管状构件与托架之间存在略微的间隙。在这样的间隙、特别是间隙的最深处的部位,存在由毛细管现象导致泥水或海水等侵入的情况。而且,侵入到该间隙内的泥水或海水等含有氯等。因而,氯等与间隙内的氧结合并引起化学反应,而消耗间隙内的氧。由于这样的氧的消耗,在间隙的最深处的部位,在与间隙的开口端之间产生氧浓度的差异。由此,形成含氯离子等的氧浓差电池。
这样,若在间隙内形成氧浓差电池,则引起缝隙腐蚀,而导致在作为管状构件和托架的原材料的不锈钢材料的表面形成的氧化覆膜被破坏。产生有这样的缝隙腐蚀的管状构件的铁素体类不锈钢本来的耐腐蚀性明显下降。由于这样的缝隙腐蚀,可能导致发生点蚀。
在由于这样的耐腐蚀性的劣化而导致在管状构件侧发生了点蚀的情况下,可能无法维持燃料箱的气密性。
于是,对该缝隙腐蚀分别与上述以往的两个方式有怎样的关系进行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尼冲压株式会社,未经优尼冲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93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