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与前向相机关联的可变厚度分布的车辆窗户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9991.6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4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C·拜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汽车美国研发股份有限公司;旭硝子北美平板玻璃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G06K9/00;G02B27/01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周博俊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相机 关联 可变 厚度 分布 车辆 窗户 组件 | ||
一种用于车辆的系统,包括窗户组件,该窗户组件适于安装在车架的前开口内。窗户组件包括内透明片、外透明片和设置在内透明片和外透明片之间的聚合物中间层。中间层被配置成其中中间层的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可变厚度分布,并且中间层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可变厚度分布,中间层的第一部分不同于中间层的第二部分。该系统还包括位于车辆内的前向照相机,用于通过第一部分接收来自位于车辆外部的物体的光传输。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与中间层的第二部分相关联的平视显示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5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38,760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窗户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窗户组件,具有前向照相机和与前向照相机相关联的可变厚度分布。
背景技术
近来,为了改善车辆的安全系统的目的,陆地车辆已经结合了后向和前向照相机。后向照相机使您可以看到驾驶员后面的物体,这些物体可能无法通过车辆后视镜看到。前向照相机主要用于向车辆驾驶员辅助系统提供信息。由前向照相机或后向照相机捕获的光传输(light transmission)可以被处理为可以由车辆的操作者用于各种目的的数据。通常,后向照相机位于陆地车辆的乘客舱外,而前向照相机位于陆地车辆的乘客舱内。
最近,前向照相机已经定位在车辆的乘客舱中,其位置允许照相机观察车辆前方的物体而不妨碍车辆操作者的视线。然而,定位在车辆内的前向照相机必须通过车辆的窗户组件接收来自车辆外部的光传输。该窗户组件可以由单个玻璃板组成,但更通常是层压窗户组件,其包括设置在内透明材料片和外透明材料片之间的聚合物中间层。因此,来自物体的光传输必须穿过窗户组件的一个或多个层以被前向照相机接收。理想地,穿过窗户的光线沿着单个路径行进通过车辆,并且被前向照相机捕获为对应于物体的主图像的一组光线。
已经观察到,次级图像或双重图像从窗户组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反射掉。该次级图像叠加在主图像上但偏离主图像,并且降低了从通过窗户组件从物体传播到前向照相机的光传输接收的图像或物体的整体图像清晰度。当来自物体的两个光传输从车辆外部并通过窗户组件到前向照相机采用不同的路径时,发生传输的双重图像或重影图像。
在许多车辆系统中,除了具有前向照相机之外,车辆还包括平视显示器。平视显示器(也称为HUD)是透明显示器,其向驾驶员呈现数据而不会妨碍显示器外的物体的视野。陆地车辆中的平视显示器通常被定位成使得观察者将他们的视线保持在车辆前方而不是向下看车辆仪表板上的信息。
平视显示器也已用于具有层压窗户组件的车辆中,其中层压窗户组件用作平视显示系统中的组合器,以将主显示图像反射到位于车辆内的观察者。类似于针对通过窗户组件接收光传输的前向照相机所呈现的问题,还观察到次级图像或双重图像从窗户组件的外表面反射掉。该次级图像叠加在主图像上但偏离主图像,并且降低了位于车辆内的观察者的整体图像清晰度。
为了减少由于具有层压窗户组件的HUD引起的双重成像的影响,层压窗户组件的中间层已经被修改为包括楔形厚度分布,其中形成的中间层从窗户组件的底部到顶部具有变化的、增加的厚度分布。楔形轮廓的功能是改变窗户组件的光学系统,使得窗户组件内的反射光与直接从窗户组件的内表面反射掉的光线重叠。
然而,在包括前向照相机和HUD两者的陆地车辆中,虽然包括从窗户组件的底部到顶部具有增加的厚度的楔形厚度分布可能有利于解决关于HUD的双重图像的问题,但是这种相同的楔形厚度分布实际上加剧了关于通过窗户的不同部分接收光的前向照相机的双重图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汽车美国研发股份有限公司;旭硝子北美平板玻璃公司,未经旭硝子汽车美国研发股份有限公司;旭硝子北美平板玻璃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99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