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0218.1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5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敏郎;寺岛修;小松崎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金泽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B60K5/12;F16F1/36;F16F1/38;F16F1/387;F16F15/03;F16F15/08;G10K11/17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祝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噪声 振动 控制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作为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的发动机固定件控制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外芯(12)的壳体(11);在所述外芯(12)的内侧配置的内芯(13);以及位于所述外芯(12)与所述内芯(13)之间的电磁线圈(15),其中,所述外芯(12)与所述内芯(13)之间由含有磁性粒子的磁流变弹性体(16)充满。根据本发明,能够良好地维持静载荷的支承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用了磁流变弹性体(MRE: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的磁响应型弹性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利用了根据施加的磁场的强度而磁流变弹性体的表观的弹性模量发生变化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26332号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这样的磁响应型弹性装置可考虑作为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来使用。根据该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使输入有噪声、振动等的输入部支承于磁流变弹性体,根据这些噪声、振动等的大小来使输入部的支承刚性变化,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声防振效果。
另外,在这样的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中,期望根据施加的磁场的强度而磁流变弹性体的弹性变化率大。根据该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即使输入的噪声、振动等的大小较大地变动,也能根据这些噪声、振动等的大小而发挥优异的防声防振效果。
这样,为了较大地确保磁流变弹性体的弹性变化率,需要将含有磁性粒子的基质弹性体(基体)的硬度(刚性)确保得低,并提高与磁场的强度对应的磁性粒子的易动性。
然而,该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中磁流变弹性体自身的硬度(刚性)也会下降,因此静载荷的支承性变得不充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维持静载荷的支承性并能够较大地确保磁流变弹性体的弹性变化率的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外芯,且由与该外芯不同的材料形成;内芯,其配置于所述外芯的内侧;以及电磁线圈,其位于所述外芯与所述内芯之间,其中,所述外芯与所述内芯之间由含有磁性粒子的磁流变弹性体充满。
在该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中,在配置于壳体内的外芯与内芯之间充满有磁流变弹性体。由此,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能够使用良好地维持静载荷的支承性且同时能够较大地确保弹性变化率的硬度(刚性)低的基质弹性体。
另外,本发明的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壳体,其具有外芯;内芯,其配置于所述外芯的内侧;以及电磁线圈,其位于所述外芯与所述内芯之间,其中,所述外芯与所述内芯之间由含有磁性粒子的磁流变弹性体充满,所述外芯与所述内芯之间的所述磁流变弹性体的磁路形成部分处的所述磁性粒子的含有率比除了所述磁路形成部分以外的所述磁流变弹性体的所述磁性粒子的含有率高。
在该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中,在磁流变弹性体的磁路形成部分含有较多的磁性粒子,因此在通过电磁线圈形成了磁场时,对该磁路形成部分局部性地赋予大的刚性。由此,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对于输入的噪声、振动等发挥优异的防声防振效果。
另外,磁路形成部分以外的磁流变弹性体处于壳体内,从而良好地维持主动型噪声振动控制装置的静载荷的支承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金泽大学,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金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0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动阻尼器
- 下一篇:扭矩变动抑制装置、液力变矩器及动力传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