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蛋白构建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2662.7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1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M·姆尔克希奇;J·A·莫迪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07K16/46;C12N15/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潘怀仁;王珍仙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蛋白 连接体 活性酶 亲和试剂 不可逆 偶联 融合蛋白构建体 构建体 | ||
本公开提供了包含第一融合蛋白、第二融合蛋白和连接体的构建体,其中所述第一融合蛋白和所述第二融合蛋白各自包含亲和试剂和活性酶,并且所述连接体包含对不可逆抑制第一和第二融合蛋白活性酶具有特异的第一和第二官能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a)将包括亲和试剂和活性酶的第一融合蛋白与连接体接触,所述连接体包括对不可逆地抑制所述第一融合蛋白活性酶具有特异性的官能团,从而将所述第一融合蛋白与所述连接体偶联,以及(b)将包括亲和试剂和活性酶的第二融合蛋白与所述连接体接触,所述连接体包括对不可逆地抑制所述第二融合蛋白活性酶具有特异性的官能团,从而将所述第二融合蛋白与所述连接体偶联。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融合蛋白构建体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精确限定的融合蛋白构建体,其包含通过模块合成制备的并且通过连接体偶联的至少第一融合蛋白和第二融合蛋白。
背景技术
生物药物,特别是单克隆抗体(mAb)和包含抗体片段的药物在制药工业中很受关注,因为其具有特异性靶向循环中或细胞表面的疾病相关蛋白的能力。下一代抗体疗法,即那些显示出增强的治疗潜力的抗体疗法,已经通过增加抗体效价、附着增加细胞毒性和半衰期的效应分子以及使用引导免疫系统清除目标的方式来产生。然而,这些分子通常难以高产率地且具有合成灵活性的生产,使得期望的功能被系统优化。
例如,具有扩展功能的当前抗体格式必须针对稳定性或功能进行费力地优化,因为它们具有必须同时表达的多个域。目前的化学方法需要反应性氨基酸工程或使用预先存在的反应性氨基酸侧链将有效负载附接到抗体支架上。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反应的产物产生产品的异质群体。这种直接氨基酸修饰也可能不稳定或对母体分子的药理学性质造成有害影响(例如增加的疏水性、聚集性、免疫原性等)。因此,必须花大量的精力来选择合适的位置来连接有效载荷。
此外,目前的抗体技术不能生产出几何形状(例如,环状分子、结构域之间距离可变的分子等)、取向、化学计量和化合价可以在传统多肽工程所能实现的范围之外得到系统控制的支架。生产技术的这种限制对当前格式可以研究的治疗空间造成了巨大的限制。目前的蛋白质工程方法局限于天然多肽折叠/肽连接体的固有库,以获得期望的构建体。因此,使用传统的工程方法无法制备可能具有更高功效的非天然格式。此外,由于毒性限制或表达宿主的代谢特征,一些效应分子不能在一个培养系统中一起有效地产生。另外,随着分子复杂性的增加,较大分子的正确折叠、组装和纯化变得更加困难,从而降低了产量并增加了成本。
此外,抗体分子的工业生产通常需要在真核宿主中表达抗体或抗体样片段,与原核宿主相比,真核宿主的抗体或抗体样片段没有那么稳健,并且降低了产物产率,导致相对于可在原核宿主中表达的抗体或类似抗体片段而言更高的操作成本。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成本有效的制备具有高分子量的下一代抗体治疗剂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简单地通过组合相对少量的构建块来创建抗体样药物的多样化库,该抗体样药物具有可变的化合价态、几何构型、效应功能和化学计量。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包含第一融合蛋白、第二融合蛋白和连接体的构建体,其中所述第一融合蛋白和所述第二融合蛋白各自包含亲和试剂和活性酶,所述连接体包括在第一末端对不可逆地抑制第一融合蛋白活性酶具有特异性的第一官能团,和在第二末端特异性地不可逆抑制第二融合蛋白活性酶的第二官能团。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a)将包括亲和试剂和活性酶的第一融合蛋白与包括在第一末端对不可逆地抑制第一融合蛋白活性酶具有特异性的官能团的连接体接触,从而在第一末端将所述第一融合蛋白与所述连接体偶联,以及(b)将包含亲和试剂和活性酶的第二融合蛋白与所述连接体的第二末端接触,所述连接体的第二末端包含在第二末端对不可逆地抑制第二融合蛋白活性酶具有特异性的官能团,从而在第二末端将所述第二融合蛋白与所述连接体偶联。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通过本公开的方法制备的构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2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