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一次性针筒一起使用的射频针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2784.6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9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T·M·奥勃良三世;J·泰珀;J·加勒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克利普斯麦德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郑洪成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马达 微针装置 驱动轴 针单元 远端 针筒 连杆构件 驱动连杆 电源盒 耦合到 电源管理电路 一次性针筒 驱动 转子 传输电路 电路传输 电源供电 控制驱动 驱动电路 针刺设备 接合 缩回 延伸 配置 射频 马达 电路 电池 发射 移动 | ||
本文公开了产生和发射低RF能量的透皮微针装置。这种微针装置可包括驱动马达、用于控制驱动马达的驱动电路以及位于驱动马达转子上的驱动连杆。微针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盒,该电源盒包括电池和相关的电源管理电路。还可以包括耦合到主体的针筒,并且包括驱动轴和耦合到驱动轴的远端以随其移动的针单元,其中针单元具有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针。驱动轴可以包括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构造成接合驱动马达的驱动连杆,并且构造成由驱动马达驱动,从而驱动针单元的运动,使得至少一个针延伸超出针筒的远端并缩回在针筒的远端内。微针装置还可以包括由电源供电并配置成产生RF能量的RF能量电路,以及配置成将产生的RF能量从RF能量电路传输到至少一个针的传输电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2017年4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5/495,564号的国际专利申请,其是2016年11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5/356,079号的部分继续申请并因此要求其优先权,后述申请是2016年6月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5/176,223号的部分继续申请并且因此要求其优先权,各申请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皮肤病学微针设备,并且特别涉及与一次性针筒一起使用的提供射频低能量发射的皮肤病学微针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皮肤病学微针设备表示用于涉及用微小的无菌针(所谓的“微针刺”皮肤)反复刺穿皮肤的美学透皮手术的设备。另外,许多液体注射设备包括为了美观目的而将用于将纹身颜料或液体/凝胶药物、胶原蛋白或其它物品注射到皮肤或皮肤的受影响区域中的那些微针刺程序。这种微针设备通常包括其中具有一个或多个针的针筒,其中整个针筒是一次性的,以防止从一个患者到另一个患者的污染。为了实现这一点,这种设备提供了可拆卸的针筒,其包括针单元并且在使用期间安装到微针设备的前端。
然而,尽管传统的微针设备使用一次性针筒,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在患者使用该设备期间从皮肤渗出的血液和其他液体经常沿着一次性针筒流入微针设备的(可重复使用的)主体中。在早期设备中,仅存在针单元或筒与主体之间的机械连接,这不能阻止从针单元或筒流回设备主体的少量血液(或其他液体),因此即使在下一个患者之前更换了针单元或筒,在使用液体注射设备之后,先前操作的人的血液或其他污染液体仍保留在主体中。这导致用来自先前患者的血液或其他液体污染下一个患者的不可接受的风险。
在较新的传统设备中,在一次性针筒内采用了密封件,试图阻止污染的流体流回设备的主体,或者捕获流回针筒的流体。在Lee的美国专利8,920,379中可以看到这种示例性尝试。不幸的是,这些针筒依赖于试图将针筒的部件与微针装置或“笔”的主体气密地密封。但即使实施了旨在气密的密封件,“密封”的筒仍然不能完全防止污染物流回设备的主体。例如,在′379专利中的Lee设计中,用于在针单元和往复轴之间提供密封的橡胶材料仍然允许从筒到设备的主体的一些流体泄漏,往复轴在使用该设备期间使针单元移入和移出。这种泄漏是由密封构件在设备使用期间密封地抓住的部件的快速移动引起的,因此在这种快速移动的部件上保持气密密封已被证明是麻烦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因此,即使这些新设计试图在筒和笔设备的主体之间产生气密密封,已经证明这种传统的液体注射装置难以完全阻止液体污染物流回设备的主体,然后污染用于下一个人的新针筒。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一次性针筒,其能够更有效地阻止液体污染物流回筒体并污染设备的主体,但是不会受到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的影响。本公开提供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发明概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克利普斯麦德企业有限公司,未经埃克利普斯麦德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2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