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频淬火用钢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4465.9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3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根石豊;志贺聪;宫西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2C38/54;C2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淬火 | ||
提供一种高频淬火后可得到优秀的面疲劳强度的高频淬火用钢。本发明提供的高频淬火用钢具有如下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58~0.68%、Si:0.70~1.40%、Mn:0.20~1.40%、Al:0.005~0.060%、N:0.0020~0.0080%和Ca:0.0005~0.005%、余量由Fe和杂质组成,所述化学组成满足式(1)~式(3)。钢组织由铁素体和面积率为85%以上的珠光体构成。钢中复合夹杂物相对于含有2.0%以上的SiO2和2.0%以上的CaO的复合夹杂物和Al2O3夹杂物的个数的比率为20%以上。C+Si/7+Mn/5+Cr/9+Mo/2.5≤1.05(1)C+Si/10+Mn/20+Cr/25≥0.70(2)Cr/Si≤0.20(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更具体涉及一种高频淬火用钢。
背景技术
以齿轮为代表的机械零件通常要求具有优秀的面疲劳强度。如果表面硬度高,就可以获得优秀的面疲劳强度。因此,对于要求面疲劳强度的机械零件,有时会实施高频淬火来制造。
这种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可举例如下:热锻高频淬火用钢材,制成中间产品;对中间产品进行高频淬火;对高频淬火后的中间产品实施磨削加工,制成以齿轮为代表的机械零件。
上述改善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技术在日本专利第4014042号(专利文献1)和日本专利第5742801号(专利文献2)中有记载。
专利文献1公开的高频淬火用棒钢以质量%计,含有C:0.5~0.7%、Si:0.1~1.5%、Mn:0.2~1.5%、Cr:0~1.5%、V:0~0.10%、S:0.002~0.05%、Al:0.01~0.04%和N:0.005~0.012%、余量为Fe和杂质,杂质中的Ti为0.003%以下,O为0.0015%以下,P为0.02%以下,式(1)所示X值为0.62~0.90。该棒钢的表层区域中,式(2)所示A值为0.80以上、长径比为3以下且短径为10μm以上的除MnS以外的夹杂物的个数为2个/mm2以下。其中,式(1)为X=C(%)+0.11×Si(%)+0.07×Mn(%)+0.08×Cr(%)。式(2)为A=(MnMIN/MnAVE)。式(1)中的C(%)、Si(%)、Mn(%)、Cr(%)表示各元素含量(质量%)。式(2)中的MnMIN表示表层区域中Mn浓度的下限值(质量%),MnAVE表示Mn浓度的平均值(质量%)。
专利文献2公开的热轧棒钢或线材具有如下化学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55~0.75%、Si:0.1~1.0%、Mn:0.3~1.5%、Cr:0.1~2.0%、S:0.002~0.05%、Al:0.01~0.2%和N:0.002~0.01%、余量为Fe和杂质,杂质中的P和O分别为P:0.025%以下和O:0.002%以下,且下述式(1)所示Fn1为2.5~4.5。组织中,珠光体比率为90%以上,珠光体片层的平均间隔为150~300nm,且珠光体片层间隔的标准偏差为25nm以下。式(1)为Fn1=3Si+Mn+1.5Cr,式(1)中的元素符号表示各元素含量(质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14042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742801号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和2提出的钢材也可以获得优秀的面疲劳强度。但是,优选以其它方式也可以在高频淬火后的钢材中得到优秀的面疲劳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淬火后可得到优秀的面疲劳强度的高频淬火用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44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