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一定水平的生物基碳的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4992.X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3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C·凯瑟;G·斯塔库拉;D·菲舍尔;P·考夫曼;M·莎菲尔;K·果特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莱恩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03/06 | 分类号: | C07C303/06;C07C309/14;C08F1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邹智弘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一定 水平 生物 化合物 | ||
本发明涉及根据式(3)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包含28wt.%至100wt.%的生物基碳含量,所述碳含量相对于化合物中的碳的总质量计并且根据标准ASTM D6866‑12,方法B测量;和其中X+为质子。本发明还涉及通过聚合至少一种所述化合物获得的聚合物,以及与此相关的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定的生物基碳含量的化合物以及涉及通过聚合至少一种所述化合物获得的聚合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用作增稠剂或流变改性剂的许多材料传统上衍生自原油。环境、经济和可持续性问题限制了衍生自这种有限资源的产品的使用:例如合成表面活性剂已被被归咎于环境事故,特别是对于河流和湖泊中的水生问题。因此,需要鉴别更可持续和可生物降解、但温和有效的材料。实际上,消费者对“天然”产品,包括具有高百分比的“天然”化合物和/或衍生自可再生材料的化合物非常感兴趣。消费者认为衍生自天然材料的化合物更温和并且更环境友好。在“生物基”化学品方面的最近的工业开发汇总于例如de Jong等人,“Productdevelopments in the bio-based chemicals arena”,Biofuels,Bioprod.Bioref.6:606–624(2012)中。
最近,已公开了采用可再生原材料生产经典的单体如乙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酯。US2014/0154758(Arkema)公开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丙酮氰醇作为原材料,所述丙酮氰醇通过在丙酮中缩合氢氰酸来获得,并且使用包括添加甲醇的方法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和甲醇可以源自可再生原料。DE2655891(DU PONT)公开了从1-丙醇氧化至丙烯酸酯。US4,138,430(DU PONT)公开了1-丙醇的氨氧化,以形成丙烯腈。
用于合成生物基丙烯腈的不同合成途径由M.Olga Guerrero-Péreza和Miguel A.描述于Catalysis Today 239(2015)25–30中。从甘油直接生产丙烯腈的方法最近由M.O.Guerrero-Pérez,M.A.ChemSusChem 1(2008)511和由M.A.M.O.Guerrero-Pérez,Appl.Catal.B(2013)所描述,以及描述于US20100048850A1(Arkema)和WO2009063120A1(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中。
可以将生物基丙烯直接用于所谓的SOHIO方法中以形成丙烯腈。US2904580(STANDARD OIL CO)描述了根据所谓的SOHIO方法的丙烯的氨氧化。
WO2014086780(Global Bioenergies)公开了用于若干种烯烃(包括丙烯和异丁烯)的发酵方法。如前所见,可以将丙烯用作用于氨氧化成丙烯腈的原材料。异丁烯是聚异丁烯橡胶和其它下游产品如叔丁醇、异辛醇、支链烷烃或支链醇的重要原材料。WO2016/042011(Global Bioenergies)描述了用于从3-甲基巴豆酰-CoA生产异丁烯的酶法方法。WO2014/004616(Gevo Inc)公开了通过重组酵母微生物合成异丁醇。催化脱水产生异丁烯。
WO2015/034948(MYRIANT CORP)描述了通过1,3-丙二醇的脱水和随后氧化烯丙醇来合成生物基丙烯酸。
然而,适合于用作增稠剂的聚合物的更多的可再生的构件块的可得性高度受限。此外,存在对不仅更加可再生,而且还提供优异性能的增稠剂的需求。因此存在对提供可以提供现代聚合物的优异的性能又来自更可持续的来源的聚合物构建块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根据根据式(3)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包含28wt.%至100wt.%的生物基碳含量,所述碳含量相对于化合物中的碳的总质量计并且根据标准ASTM D6866-12,方法B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莱恩国际有限公司,未经科莱恩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49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二氢茚酮类的方法
- 下一篇:制备N-(氟磺酰基)二甲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