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零件及使用该端子零件的布线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5005.8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6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下田洋树;高濑慎一;松村畅之;柳田泰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507 | 分类号: | H01M50/507;H01M50/502;H01M50/209;H01R4/18;H01R4/34;H01R11/12;H01R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零件 使用 布线 模块 | ||
一种端子零件(20),用于在具备多个蓄电元件(BC)的蓄电模块(5)中将电线(60)与蓄电元件(BC)的电极端子(BP)连接,端子零件(20)具备:板状的端子连接部(21),其与电极端子(BP)连接;伸出部(31),其从该端子连接部(21)的缘部(25)一体地伸出;以及电线连接部(33),其设置于该伸出部(31)的顶端侧,用于连接电线(60),伸出部(31)形成为电线连接部(33)侧相对于端子连接部(21)的板面升起的升高倾斜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零件及使用该端子零件的布线模块,所述端子零件适于车辆用蓄电模块中的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的连接。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的蓄电模块中,将具有电极端子的多个蓄电元件排列配置,并在相邻的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之间用螺栓紧固平板状的端子零件来进行连接,从而多个蓄电元件串联连接。
作为这种端子零件,具有一体形成有电线连接部的端子零件,电线连接部用于对检测电线(以下为“电线”)进行压接连接,该检测电线检测蓄电元件的电压,与该电线连接部连接的电线通过在蓄电元件组的上方所设置的电线收纳区域(以下为“收纳区域”)而引出到蓄电模块的外部。
在此,上述的电线连接部一般从端子零件的板面的侧缘以将板面延长的方式突出,在沿着其突出方向的方向连接电线。
在将具备这样的电线连接部的端子零件配置于蓄电元件的上表面的情况下,所连接的电线从电线连接部沿着其突出方向朝向收纳区域,当被导入到收纳区域时,以沿着其延伸方向的方式折弯后,沿着收纳区域内的底部到达收纳区域的末端部,并从此处引出到蓄电模块的外部。
但是,当如上所述将各电线依次收纳于收纳区域内时,收纳区域内部从底部逐渐由电线埋上,不久,在末端部附近的端子零件中就会成为电线连接部的突出方向延长上的空间由已经先收纳的电线塞满的状态。在此处将电线导入的情况下,不仅如上所述向收纳区域的延伸方向水平地弯曲,而且进一步向垂直方向强行弯曲到收纳区域内部中主要在上部残留的空间。
其结果是,不仅电线向收纳区域的收纳作业变得困难,而且有可能电线被强行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双方折弯而对电线连接部过度施加力。因此,在使用这样的端子零件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电线的至少水平方向的容许弯曲半径而将收纳区域以从电线连接部的端部适当分离的方式设置。
但是,近年来,伴随蓄电元件的小型化,能利用的上表面面积减小,不一定将收纳区域以从电线连接部的端部充分分离的方式设置。
作为该课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具有如下端子零件: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将电线以保持为与蓄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式连接,从而不需要向收纳区域的延伸方向(即水平方向)折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780788号公报(图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即使在使用该端子零件的情况下,也有如下课题:在收纳区域末端部与上述同样,将电线强行升起而压入到在收纳区域内的上部残留的空间,不能减轻向上方的强行折弯,因此仍然残留有给电线连接部带来影响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能够抑制对电线连接部的影响并且使电线收纳区域靠近端子零件而配置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端子零件用于在具备多个蓄电元件的蓄电模块中将电线与所述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连接,其中,所述端子零件具备:板状的端子连接部,其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伸出部,其从该端子连接部的缘部一体地伸出;以及电线连接部,其设置于该伸出部的顶端侧,用于连接所述电线,所述伸出部形成为所述电线连接部侧相对于所述端子连接部的板面升起的升高倾斜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