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膜、偏振片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5150.6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1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森井里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沈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偏振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环烯烃系树脂的光学各向同性且薄膜的光学膜。另外,在于通过流延制膜法以良好的生产性进行拉伸而制造该光学膜。此外,提供具备该光学膜的偏振片及显示装置。该光学膜含有环烯烃系树脂和聚酯,其中,上述聚酯为化学结构或重均分子量(Mw)不同的2种以上化合物的混合物,上述聚酯的重均分子量(Mw)为400~3800的范围内,上述光学膜的膜厚度为5~25μm的范围内,并且,膜面内的相位差值Ro(nm)为0≤Ro≤5的范围,膜厚方向的相位差值Rt(nm)为‑10≤Rt≤10的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偏振片及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使用了环烯烃系树脂的光学各向同性的光学膜等。
背景技术
关于液晶显示装置(LCD),开发了TN(Twisted Nematic)方式、VA(VirticalAlignment)方式、IPS(In-Place-Switching)方式等各种方式。其中,与TN方式、 VA方式相比,IPS方式视角性能优异,用于诸多用途中。需要说明的是,IPS 方式的液晶单元是对向列液晶施加横向电场而进行切换的方式,更详细地记载于Proc.IDRC(Asia Display 1995),577~580页及该文献的707~710页中。
对于IPS方式中使用的偏振片用光学膜,需要IPS方式的特性上光学各向同性(以下也称为“零相位差性”。)的偏振片用光学膜。作为示出各向同性(零相位差性)的偏振片用光学膜,以往以来,三醋酸纤维素(TAC)膜由于其处理性良好而被广泛使用。然而,三醋酸纤维素膜存在耐湿性差、由湿度变化导致的性能变化大的问题。另外,相位差值不完全为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良。
近年来,作为耐湿性良好的零相位差性的偏振片用光学膜,也使用利用了环烯烃系树脂的光学膜。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了零相位差性的环烯烃系树脂的光学膜。
另一方面,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LED)等显示装置近年来正在发展薄膜化。上述显示装置中具备的偏振片的薄膜化的期望也随之增加。
因此,对于上述使用了零相位差性的环烯烃系树脂的光学膜,也要求薄膜化。
以往,为了以良好的平面性使光学膜薄膜化,在光学膜的制膜时,对溶液流延或熔融流延的膜进行拉伸、从而进行薄膜化。
然而,对使用了环烯烃系树脂的膜进行拉伸、从而进行薄膜化的情况下,可拉伸的伸长率存在界限,存在进行拉伸时容易断裂的问题。
此外,目前在各种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光学膜用的环烯烃系树脂的固有双折射率为正。因此,通过熔融制膜法制造光学膜时,显现出运送方向上的伸长率、由热拉伸导致的来自正的取向双折射性的相位差。
另外,通过溶液流延法进行制造时,除上述理由以外,在从加压模头流延至鼓、带上后的干燥过程中,通过树脂链取向,也会显现相位差。此外,边用夹子在宽度方向夹持溶剂残留状态下的光学膜边进行运送时,光学膜因干燥而收缩,类似于拉伸,结果也会显现出相位差。
这样一来,在对使用了环烯烃树脂的膜进行拉伸、从而进行薄膜化的情况下,也存在容易显现出相位差的问题。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环烯烃树脂中添加特定的增塑剂并进行拉伸的适用于VA方式的光学膜。
然而,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光学膜产生相位差,将该光学膜适用于IPS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时,存在视觉辨认性劣化的问题。因此,难以在确保利用拉伸的生产性的同时,得到适用于IPS方式的各向同性(零相位差性)的光学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8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第2015-0104886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发光体、照明装置
- 下一篇: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