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系统、蓄热容器、使用蓄热容器的蓄热装置及使用蓄热装置的暖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5253.2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近泽启子;木村裕一;田中贤吾;岛田守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5B17/08;F28D15/02;F28D15/04;F28D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益华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8 | 代理人: | 郭红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系统 容器 使用 装置 暖气 | ||
1.一种蓄热容器,具有:
管状体;
吸附材料,其收纳于该管状体,所述吸附材料通过被吸附物的吸附进行发热,并通过被吸附物的脱离进行吸热;
第一盖体,其是在所述管状体的一端部侧与该吸附材料相邻设置的多孔体;
第二盖体,其是在所述管状体的另一端部侧与该吸附材料相邻设置的多孔体;
第一吸液芯结构体,其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与所述吸附材料的内侧相邻设置,并具有毛细管构造;以及
流路,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液芯结构体的内侧,并在长轴方向上贯通所述管状体,
所述第一盖体以及所述第二盖体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尺寸能够使液相的热输送流体通过,但不能够使所述吸附材料的粉体通过,
具有作为被吸附物的功能的液相的热输送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一盖体被供给至所述吸附材料的一端部,
所述第一盖体具有形成流路开口的一端部的孔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形成流路开口的另一端部的孔部,所述第一吸液芯结构体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盖体的表面的孔部的周缘部连接,所述第一吸液芯结构体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盖体的表面的孔部的周缘部连接。
2.一种蓄热容器,具有:
管状体;
吸附材料,其收纳于该管状体,所述吸附材料通过被吸附物的吸附进行发热,并通过被吸附物的脱离进行吸热;
第一盖体,其是在所述管状体的一端部侧与该吸附材料相邻设置的多孔体;
第二盖体,其是在所述管状体的另一端部侧与该吸附材料相邻设置的多孔体;
第一吸液芯结构体,其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与所述吸附材料的内侧相邻设置,并具有毛细管构造;以及
流路,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液芯结构体的内侧,并形成于所述管状体的长轴方向,
所述流路被所述第一盖体闭塞,
所述第一盖体以及所述第二盖体具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尺寸能够使液相的热输送流体通过,但不能够使所述吸附材料的粉体通过,
具有作为被吸附物的功能的液相的热输送流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一盖体被供给至所述吸附材料的一端部,
所述第二盖体具有形成流路开口的另一端部的孔部,所述第一吸液芯结构体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盖体接触,所述第一吸液芯结构体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盖体的表面的孔部的周缘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容器,其中,
在所述管状体中收纳有形成所述流路的内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容器,其中,
在所述内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具有毛细管构造的第二吸液芯结构体。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吸液芯结构体是金属网或者通过对粉末状的金属材料进行烧成而构筑的金属烧结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吸液芯结构体是金属网或者通过对粉末状的金属材料进行烧成而构筑的金属烧结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容器,其中,
所述第一吸液芯结构体是形成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的具有毛细管力的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2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旋转再生式预热器的柔性密封件
- 下一篇:生产热交换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