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薄膜叠层和卡形数据载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5692.3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6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J.里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德移动安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曲莹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叠层 多层薄膜 叠层 卡形数据载体 多层共挤 聚碳酸酯 形数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共挤薄膜叠层(10),其具有由含有的层构成的层(12、16)和布置在所述薄膜叠层(13)内的层(14),并具有含聚碳酸酯的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至少包括所述多层薄膜叠层的卡形数据载体(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薄片叠层,该多层薄片叠层是通过共挤制造的,并可用于层压叠层中以形成卡形数据载体。
卡形数据载体例如可以是具有非接触式和/或接触式接口的支付卡、身份证、优惠卡、门禁卡、员工识别卡等。
背景技术
如今制造的卡形识别数据载体和如今制造的识别文件的数据页几乎完全由聚碳酸酯(PC)制成。可替代地,在制造中还使用其它材料,例如PVC、Teslin、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激光处理特性,但聚碳酸酯是一种坚硬的刚性材料,其化学性质不太稳定,并且在应力作用下易形成裂纹,尤其是形成微裂纹。在此方面,在由聚碳酸酯形成的数据载体的情况下,有必要采取额外的辅助措施,以确保数据载体的长期稳定性。为此,尤其需要避免模块(即芯片)区域产生裂纹的措施、以及用附加的薄层涂覆的措施。即使采用这些措施,也不能确保数据载体有足够的长期稳定性。
在EP 2 927 881 A1公开的数据载体中,芯层可由聚碳酸酯、或Teslin形成。鉴于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将透镜元件结构应用于数据载体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不再进一步阐述的有利特性。
EP 2 725 063 A1公开了一种制造薄片混合物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将各种组分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层,在该混合物层中,各个组分彼此充分混合。
薄片的缺点是它们难以通过激光处理产生高对比度。这意味着激光个性化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薄片叠层和一种卡形数据载体,该多层薄片叠层和卡形数据载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已知问题,并且还适合于实现耐用且同时可激光处理的薄片叠层。
此目的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实现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主题的一些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基于以下的基本思想:以巧妙的方式将能够激光处理和不能激光处理的物质组合在薄片叠层中,以形成耐用且同时易于激光处理的薄片叠层。
该目的是通过一种多层共挤薄片叠层实现的,该薄片叠层具有至少一个由具有和一定比例的PETG的层构成的分别向外布置的层、以及由具有聚碳酸酯的层构成的布置在所述向外布置的层内侧的层。
所述由具有和一定比例的PETG的层构成的向外布置的层应理解为指至少部分地具有和一定比例的PETG的层、或者最多100%重量比由和PETG形成的层。例如,仅部分地由组成的层还可具有PETG和附加的处理助剂,例如脱模和抗粘剂。PETG有利地改善了所述其它层之间的粘合。
“向外布置的层”应理解为在多层薄片叠层中可使用多个薄片,其中具有的层分别用作薄片叠层的最外层。或者,“向外布置的层”应理解为在向外布置的层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层,即,由具有聚碳酸酯的层构成的层。
所述具有聚碳酸酯的层布置在具有和一定比例的PETG的层之间,即,在向外布置的层的内侧。所述具有聚碳酸酯的层可与其它成分混合,例如PETG、PC、PVC、ABS等;或者,所述具有聚碳酸酯的层可仅具有聚碳酸酯。
利用本发明的多层薄片叠层,特别有利的是能够提供既耐用又可激光处理的薄片叠层。位于薄片叠层的外侧的具有和一定比例PETG的层确保具有的层和具有聚碳酸酯的层的良好寿命或耐久性,因为具有聚碳酸酯的层被“锁定”或布置在层之间,使得外部或化学物质、弯曲应力、紫外线辐射的作用不会对聚碳酸酯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在聚碳酸酯层中不会出现微裂纹。此外,很容易对具有聚碳酸酯的层进行激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德移动安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捷德移动安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6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