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气味检测轮胎模具囊状物泄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5949.5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2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D·贾德;R·哈特曼二世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06 | 分类号: | B29D30/06;G01M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法国克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气味 检测 轮胎 模具 囊状物 泄漏 方法 | ||
提供一种检测轮胎模具(10)囊状物(14)泄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将未固化轮胎(12)放置在模具(10)中,并且使在所述模具内的具有流体(22)的囊状物(14)充胀。当所述未固化轮胎在所述模具(10)中时,施加足够的热量和压力以至少部分固化所述轮胎。打开所述模具(10)并且对所述至少部分固化的轮胎(12)进行电子闻嗅。执行所述电子闻嗅以便确定所述囊状物(14)是否泄漏所述流体(2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检测用于模制轮胎的囊状物中的泄漏。更具体地说,本申请涉及一种方法,所述方法使用气味检测器来感测模具中的囊状物是否已泄漏,从而可修复囊状物以便防止生产可欠固化的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的生产包含将未固化轮胎放置在模具内的步骤,此时将热量和压力施加到未固化轮胎,以便将其状态改变为固化的状况。在固化过程期间,将未固化轮胎放置在围绕未固化轮胎的外部的金属模具内部。当未固化轮胎在模具内时,将可膨胀橡胶囊状物定位在未固化轮胎的内部,并且可使可膨胀橡胶囊状物膨胀以便将压力施加到未固化轮胎的内表面。可将蒸汽、热水或惰性气体传送到可膨胀囊状物中,以便使其呈现膨胀的状态。由可膨胀囊状物施加的压力迫使未固化轮胎抵靠模具,以使未固化轮胎承受压力。可同时施加热量,并且持续特定时间施加的热量和压力的组合实行固化过程。然后,可将固化轮胎从模具移除并向下游运送以进行后续处理。
可膨胀囊状物可被刺穿,或可以其它方式泄漏,从而使可膨胀囊状物对未固化轮胎施加比最初预期小的压力。由于在固化过程期间对轮胎施加的压力较小,因此轮胎可能无法完全固化并且必须报废。在生产中,可能是这样的情况:在发现泄漏之前通过使用损坏的可膨胀囊状物而使六个或七个轮胎欠固化,从而导致所有这些轮胎报废。轮胎生产设备自动使通过使用泄漏的囊状物模制的轮胎报废。
一种检测泄漏的囊状物的方法可以是通过目视检查轮胎。尽管有效,但是这类方法是耗时的,并且由于固化和检查之间的冷却回路缓冲,将产生必须报废的六个或七个欠固化轮胎。另一种检测泄漏的囊状物的方法是通过测量湿度。可测量在每次压力提取时针对环境水平检测到的湿度的量,并且如果感测到阈值水平,那么可假设囊状物是泄漏的。因此,此方法感测从泄漏的囊状物释放的蒸汽或水分的量。尽管能够感测泄漏的囊状物,但是此技术在工业上不被认为是完善的,并且有时可将非泄漏的囊状物界定为泄漏的囊状物。
确定可膨胀囊状物是否泄漏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计算在轮胎固化期间蒸汽、热水或惰性气体注射的次数。如果保持可膨胀囊状物加压所需的压力增加的次数超过阈值次数,那么可确定可膨胀囊状物是泄漏的。尽管能够发现可膨胀囊状物的大量泄漏,但是此方法可不能检测可膨胀囊状物的较小泄漏,并且因此是不可靠的。尽管存在囊状物泄漏的检测机制,但它们都不允许引起具有最少轮胎报废的可膨胀囊状物泄漏的可靠检测的囊状物泄漏检测。因此,本领域中仍存在改变和改进的余地。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在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中更具体地阐述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本发明的完整及能够实现的公开内容(包含其最佳模式),在附图中:
图1是用模具模制的轮胎的部分横截面的侧视图,所述模具包含不泄漏的囊状物。
图2是打开的图1模具的部分横截面的侧视图,其中轮胎被移除并且在轮胎上进行电子感测。
图3是用模具模制的轮胎的部分横截面的侧视图,所述模具包含泄漏的囊状物。
图4是打开的图3模具的部分横截面的侧视图,其中轮胎被移除并且在轮胎上进行电子感测。
图5是在进行气味的电子闻嗅之前的电子鼻的前视图。
图6是图5的电子鼻的前视图,其中将颗粒放置在样品腔室中并进行分析。
图7是图5的电子鼻的前视图,其中在分析之后从样品腔室中吹扫出颗粒。
图8是在模具中用泄漏的囊状物生产的轮胎的气味印迹的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其林集团总公司,未经米其林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59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