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复合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高加工性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6389.5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6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仁鐏;姜苑焌;金东钰;梁淞熙;李成雨;郑东旭;郑羲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华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10/02 | 分类号: | C08F10/02;C08F4/654;C07F17/00;C08F4/646;C08F4/659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姜虎;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聚单体 高密度乙烯 熔融流动性 类聚合物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高密度乙烯聚合物 注塑 宽分子量分布 茂金属催化剂 长支链结构 成型加工性 高分子量体 乙烯均聚物 分布特性 复合负载 高加工性 集中分布 旋转成型 共聚物 环烯烃 二烯 烯烃 直链 制备 乙烯 挤出 压缩 加工 | ||
1.一种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由选自乙烯以及α-烯烃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聚合而制得,
密度为0.930至0.970g/cm3,
MI为0.1至50g/min,
MFR为35至100,
应力松弛特征时间(Characteristic relaxation time,λ)在190℃下为0.3至2.0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MI与应力松弛特征时间(Characteristic relaxation time,λ)的关系由下述式1表示,
式1:
-0.445ln(MI)+3.6023>λ>-0.323ln(MI)+0.69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包含长支链(Long Chain Branch,LC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α-烯烃类单体包括选自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稀、1-辛烯、1-癸烯、1-十一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以及1-二十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为所述乙烯以及所述α-烯烃类单体的共聚物时,所述α-烯烃类单体的含量为0.1重量%至10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乙烯类聚合物为注塑、压缩、旋转成型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密度乙烯类聚合物利用复合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聚合而成,所述复合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包含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至少一种第一茂金属化合物、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至少一种第二茂金属化合物、至少一种助催化剂化合物以及载体,
化学式1:
在所述化学式1中,
M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4族过渡金属;
X1、X2各自独立地为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2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0的炔基、碳原子数6至20的芳基、碳原子数7至40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7至40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酰胺基、碳原子数6至20的芳基酰氨基或者碳原子数1至20的亚烷基;
R1至R1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2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40的烷基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40的芳基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甲硅烷基,能够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与R1至R5结合的环戊二烯以及与R6至R12结合的茚是具有不同结构的不对称结构;
所述环戊二烯与所述茚未连接,因此形成非交联结构,
化学式2:
在所述化学式2中,
M2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4族过渡金属;
X3、X4各自独立地为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2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0的炔基、碳原子数6至20的芳基、碳原子数7至40的烷基芳基、碳原子数7至40的芳基烷基、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酰胺基、碳原子数6至20的芳基酰氨基或者碳原子数1至20的亚烷基;
R13至R18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2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40的烷基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40的芳基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甲硅烷基,能够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R21至R26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2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40的烷基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40的芳基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甲硅烷基,能够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R19以及R20各自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2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40的烷基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40的芳基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的甲硅烷基,能够彼此连接以形成环;
与R13至R18结合的茚以及与R21至R26结合的茚能够具有相同的结构或者不同的结构;
与所述R13至R18结合的茚以及与R21至R26结合的茚分别与Si连接,因此形成交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华化学株式会社,未经韩华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638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