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苯并吡咯亚甲基硼螯合化合物、近红外线吸收材料、薄膜及有机电子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6614.5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6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井内俊文;青竹达也;药师寺秀典;阿部正宏;品村祥司;贞光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C09B23/00;C09K3/00;C09K11/06;H01L51/42;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沈锦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甲基 硼螯合 化合物 红外线 吸收 材料 薄膜 有机 电子器件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近红外线区域具有吸收带的通过噻吩环具有B‑O螯合物结构的新颖二苯并吡咯亚甲基硼螯合化合物、以及使用其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薄膜、及有机电子器件。即,本发明是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化1](所述式(1)中的X1至X6分别独立,为硫原子、具有氢原子的碳原子或具有取代基R0的碳原子,取代基R0表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芳香族基、卤素原子、羟基、巯基、硝基、取代氨基、未经取代氨基、氰基、磺基、酰基、氨磺酰基、烷基氨磺酰基、氨甲酰基、或烷基氨甲酰基;另外,X1至X6之中邻接的基团可相互键合而形成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二苯并吡咯亚甲基硼螯合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材料的应用。本发明尤其是涉及一种在近红外线区域具有吸收带的新颖的二苯并吡咯亚甲基硼螯合化合物、以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薄膜及向有机电子器件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关于在700nm以上且2500nm以下的区域具有吸收带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自以往以来被研究用于工业上的各种用途。如果列举例子,则可列举:CD-R(Compact Disk-Recordable,可录光盘)等光信息记录媒体;热CTP(Computer To 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闪光定影、激光热敏记录等印刷用途;热阻断膜等用途。进而,也使用于使用选择性地吸收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特性,而用于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的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或植物生长调整用膜等。另一方面,近红外线吸收色素还能够通过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而用作近红外线吸收油墨。利用该近红外线吸收油墨所得的印字物由于利用目视较难识别,仅可利用近红外线检测器等进行读取,所以例如使用于以防止伪造等为目的的印字等。
作为此种不可见印字形成用的红外线吸收材料,已知有无机系的红外线吸收材料、及有机系的红外线吸收材料。其中,作为无机系的红外线吸收材料,已知有镱等稀土金属、或磷酸铜结晶化玻璃等。然而,无机系的红外线吸收材料由于近红外区域的光吸收能力并不充分,所以不可见印字的每单位面积需要大量的红外线吸收材料。因此,在通过无机系的红外线吸收材料形成不可见印字的情况下,如果在其表面上进而形成可见图像,则下侧的不可见图像的凹凸会对表面侧的可见印字产生影响。
相对于此,有机系的红外线吸收材料由于近红外区域的光的吸收性充分,所以不可见印字的每单位面积的使用量少即可,因此不会产生如使用无机系的红外线吸收材料的情况的缺陷。因此,直到目前为止进行了大量有机系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的开发。
作为在近红外区域显示出吸收带的色素,可列举花青色素、方酸鎓色素、二亚铵色素等,但均牢度不足而用途有限。另一方面,硼-二吡咯亚甲基(boron-dipyrromethene,以下称为“BODIPY”)色素作为在红色光至近红外线的波长区域显示出吸收带或荧光带的色素,近年来积极地进行有研究(非专利文献1)。另外,单纯的BODIPY色素在500nm附近显示出强的吸收带,但通过扩大π共轭系、或导入具有推电子性取代基的芳香族基,而能够使吸收波长延长至近红外线区域(非专利文献2)。
关于使BODIPY骨架的吡咯环缩环所得的二苯并吡咯亚甲基硼螯合化合物,报告有如下情况:由于显示出较非缩环型的BODIPY经更长波长位移的吸收带(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所以就作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的有用性而言,可利用于光纪录媒体(专利文献1)。另外,利用B-O螯合化所得的缩环结构可达成进一步的长波长位移(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还报告有使用其的有机薄膜(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除此以外,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一种在BODIPY的3,5位连结杂环并进行B-O螯合化而成的二吡咯亚甲基硼螯合化合物,但并未记载有合成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1999-255774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66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组分氰基丙烯酸酯可固化粘合剂体系
- 下一篇: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