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酮体生成促进用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9740.6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3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健太郎;芦田欣也;笹山秋菜;齐藤由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明治 |
主分类号: | A61K31/185 | 分类号: | A61K31/185;A23L33/175;A61K31/198;A61K31/20;A61K31/23;A61P3/04;A61P3/10;A61P9/04;A61P9/10;A61P25/00;A61P25/06;A61P25/08;A61P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睿卓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6 | 代理人: | 程淼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酮体生成 中链脂肪酸 半胱氨酸 谷氨酰胺 天冬氨酸 脂肪酸酯 瓜氨酸 亮氨酸 牛磺酸 氨基酸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用于促进酮体生成的组合物。根据本发明,提供含有选自瓜氨酸、亮氨酸、半胱氨酸、牛磺酸、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的1种或2种以上的氨基酸而成的酮体生成促进用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含有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酯中的任一种或两种。
本申请享受作为在先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61267(申请日:2016年8月19日)的优先权的利益,其公开内容全部通过引用成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酮体生成促进用组合物。
背景技术
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丙酮的总称。通常,脂肪酸在肝脏被β氧化而生成乙酰CoA,在TCA循环被完全氧化。另一方面,若TCA循环所需要的糖质不足,则TCA循环无法充分地周转,乙酰CoA蓄积并经过乙酰乙酰CoA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被脱碳酸而生成丙酮,或通过酶还原而生成β羟基丁酸。由于糖尿病所导致的组织内葡萄糖的降低或禁食所导致的糖质不足等,肝脏的酮体生成增加,使得酮体被用作能量源。在酮体多的组织中,与葡萄糖等相同地被用作能量源。特别是在脑中只有葡萄糖和酮体可被用作能量源,由于在葡萄糖枯竭的情况下酮体成为唯一的能量源,所以酮体的作用重要。
已知作为在体内大量生成酮体的饮食疗法的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对各种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等有用。生酮饮食是通过极端地减少糖质的摄取而大量地摄取脂肪来促进酮体生成的高脂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已知生酮饮食对难治性癫痫或GLUT1缺乏症的治疗或抑制难治性癫痫的发作有用,此外最近报道了对阿耳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等的预防或治疗有用(非专利文献1和2)。
通常脂肪酸根据碳链的长度而被分类为长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因吸收、代谢途径的不同,与长链脂肪酸相比认为可有效地生成酮体,已知在人和动物中中链脂肪酸油脂与长链脂肪酸油脂相比可进一步升高血中的酮体浓度(非专利文献3)。但是,有时会因摄取中链脂肪酸油脂而产生腹泻或呕吐等副作用,使得中链脂肪酸油脂的实用性摄取困难(非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aciej Gasior,et al.,Behav Pharmacol.,2006;17(5-6):p.431-439
非专利文献2:Kristin W.et al.,Curr Treat Options Neurol.2008;10(6):p.410-416
非专利文献3:Pi-Sunyer FX,et al.,Diabetes.,1969;18(2):p.96-100
非专利文献4:Henderson et al.,Nutr Metalab(Lond).2009;6:31doi:10.1186/1743-7075-6-31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等此次发现通过摄取特定的氨基酸,可进一步促进生物体内的从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酯的酮体生成。本发明基于上述见解而开发。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用于促进酮体生成的组合物和酮体生成促进剂。
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发明。
[1]酮体生成促进用组合物和酮体生成促进剂(以下有时称为“本发明的组合物和药剂”),其含有选自瓜氨酸、亮氨酸、半胱氨酸、牛磺酸、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的1种或2种以上的氨基酸作为有效成分而成。
[2]上述[1]所记载的组合物和药剂,其进一步含有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酯中的任一种或两种而成。
[3]上述[1]或[2]所记载的组合物和药剂,其中,中链脂肪酸酯为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明治,未经株式会社明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97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