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9921.9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2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洋一;木下繁;重久卓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C10L5/08 | 分类号: | C10L5/08;C10L5/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克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燃料 粉末燃料 混合工序 混合体 煤系 粘结性 燃料 制造 粉煤 优选 压缩成型工序 混合粘结 平均粒径 强度比较 压缩成型 性比 压缩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由粉末燃料得到强度比较大的固体燃料的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是压缩成型煤系粉末燃料的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工序:在上述煤系粉末燃料中混合比该煤系粉末燃料平均粒径大的粉碎燃料的工序;对于上述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混合体进行压缩成型的工序;和粉碎上述压缩成型工序中得到的固体燃料的一部分的工序,作为上述混合工序所用的粉碎燃料,使用上述粉碎工序中粉碎的固体燃料。作为以上述混合工序中的混合体为基准的上述粉碎燃料的混合比,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在上述混合工序中进一步混合粘结性比上述煤系粉末燃料大的粘结性粉煤即可。作为以上述混合工序中的混合体为基准的上述粘结性粉煤的混合比,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粉末燃料由于堆积密度比较小,以及容易因飞散而消失,所以管理成本易增大,也有可能引起粉尘公害。因此,会进行的是将粉末燃料压缩成型为粒状(团块),使其易于处理。
例如将褐煤等的低品质煤在油中加热脱水而得到的改质煤,通常为粉末状,因此希望进行压缩成型而使之粒状化。但是,为了成型由煤级低的低品质煤得到的改质煤,需要以相当的高压进行压缩成型,不仅制造成本上升,而且有可能加压不充分,在搬送途中发生粉化事故。
针对于此,提出有通过对改质煤加湿而进行加压成型,以提高所得到的固体燃料的强度的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10-116544号公报)。但是,即使用上述公报所述的方法,根据固体燃料的使用和处理的方式不同,仍有可能发生粉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65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由粉末燃料得到强度比较大的固体燃料的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的发明,是一种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压缩成型煤系粉末燃料的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在上述煤系粉末燃料中混合平均粒径比该煤系粉末燃料大的粉碎燃料的工序;压缩成型由上述混合工序得到的混合体的工序;和粉碎由上述压缩成型工序得到的固体燃料的一部分的工序,作为上述混合工序中使用的粉碎燃料,使用由上述粉碎工序粉碎的固体燃料。
该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能够在煤系粉末燃料中混合粉碎燃料,能够在压缩成型时比较确实地压缩原料,能够防止因压缩不良造成的固体燃料的强度不足。因此,该固体燃料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强度比较大的固体燃料。
作为上述混合工序中的以混合体为基准的上述粉碎燃料的混合比,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如此,通过使上述混合工序中的以混合体作为基准的上述粉碎燃料的混合比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一边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一边更确实地提高所得到的固体燃料的强度。
在上述混合工序中,可以进一步混合比上述煤系粉末燃料的粘结性大的粘结性粉煤。如此,能够在上述煤系粉末燃料中混合粘结性粉煤,能够得到强度更大的固体燃料。
作为上述混合工序中的以混合体为基准的上述粘结性粉煤的混合比,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如此,通过使上述混合工序中的以混合体为基准的上述粘结性粉煤的混合比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一边更确实地提高所得到的固体燃料的强度,一边抑制品质的降低。
还具备如下调整工序,即,测量上述压缩成型工序中得到的固体燃料的强度,并根据测量值调整上述混合工序中的粘结性粉煤的混合比,在上述调整工序中,在固体燃料的强度低于预定的下限时,增加粘结性粉煤的混合比,在固体燃料的强度高于预定的上限时,减少粘结性粉煤的混合比即可。如此,根据固体燃料的强度而调节粘结性粉煤的混合比,能够使固体燃料的品质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99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