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焚烧成套设备的排水回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2562.2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1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水品惠一;早川邦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53/50;B01D53/56;B01D53/64;B01D53/68;B01D53/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焚烧 成套设备 排水 回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能够高效地回收焚烧成套设备中的燃烧排气的热,并且能够稳定且高效地处理燃烧排气。本发明的焚烧成套设备具有焚烧装置(1)、燃烧排气的热回收装置(2)、使在热回收装置(2)中被回收热的燃烧排气进一步降温的降温装置(3)、对已降温的排气进行除尘的集尘机(4)以及催化剂脱硝装置(5),将从该焚烧成套设备排出的排水利用水处理装置(6)进行水处理,通过将处理水向降温装置(3)输送并将该处理水向降温装置(3)内的燃烧排气中喷入,使其蒸发来降温。利用控制装置(7)控制从水处理装置(6)向降温装置(3)的送水量,以使降温装置(3)出口的燃烧排气温度成为150℃~2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焚烧成套设备排出的排水的回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从焚烧成套设备排出的排水的处理方法,公知有利用凝集剂等对该排水进行凝集处理之后进行过滤处理的排水处理方法等,其中,所述焚烧成套设备具有用于燃烧有机物的焚烧装置、将从该焚烧装置排出的燃烧排气的热回收的热回收装置以及将已经热回收的燃烧排气进一步降温的降温装置。
还公知有如下的排水处理方法,即,利用凝集剂等对从焚烧成套设备排出的排水进行凝集处理之后进行生物处理,并且通过砂过滤进行过滤处理(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能够将利用该排水处理方法净化的净化水的大部分放出。
近年来普及一种排水封闭系统,采用该排水封闭系统,通过将在设施内产生的排水在该设施内再利用,从而不将排水向下水道或公共用水域放出。
因此,采用如下的方法,在燃烧一般废弃物、产业废弃物等固体物质的焚烧成套设备中,在利用所述排水处理方法等对排水进行简单处理之后,在使燃烧排气降温的降温装置中作为降温水进行喷雾,从而使其蒸发。在该情况下,也存在将排水的一部分用作喷向炉内的喷雾、对飞灰进行加湿的加湿水等的例子,但在设施内排出的排水的大部分乃至全部被用作燃烧排气的降温水。
在焚烧成套设备中,在设施内产生的排水量较多,其大半如上述那样作为降温水被再利用,因此,热回收装置(锅炉)的出口温度基于降温水的喷雾水量而决定。即,由于在降温装置中蒸发大量的水,因此,为了提高热回收装置的出口温度(降温装置的入口温度),需要减少热回收装置中的来自燃烧排气的热回收量。
这样,若要在焚烧成套设备中采用排水封闭系统,则向降温装置喷雾的排水量较多,因此,需要较大地设定因该气化热而降温的温度幅度,与之相应地,在位于降温装置的上游侧的废热锅炉等的热回收装置中,不得不将从燃烧排气回收的热量设定得较少。即,伴随着将在降温装置中降温的温度幅度设定得比较大(ΔT较大),热回收装置中的来自燃烧排气的热回收量变得更小(ΔT较小),焚烧成套设备的自燃烧排气回收热的热回收效率下降。热回收装置中的热回收效率的降低导致发电量的降低、发电效率的降低。
通过减少向降温装置的送水、喷雾量,能够降低热回收装置的出口温度,能够提高热回收效率。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为了减少向降温装置的送水量,利用MF膜处理焚烧成套设备排水,对该透过水进行RO膜处理,将MF膜的浓缩水和RO膜的浓缩水向降温装置供给。采用该方法利用MF膜和RO膜将排水浓缩,从而能够减少向降温装置喷雾的水量,能够抑制热回收效率的下降。
但是,在以往的方法中,从焚烧成套设备排出的排水的几乎全部被向降温装置输送,未进行向降温装置输送的送水量的控制,因此,无法进行燃烧排气的温度管理,结果无法稳定地将热回收效率维持得较高。
在以往的方法中,未考虑到降温装置之后的下游侧的排气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因此也存在无法高效地处理已降温的燃烧排气这样的问题。
即,利用降温装置降温的燃烧排气通常添加碳酸氢钠(小苏打)或氢氧化钙(消石灰)进行中和之后,利用集尘机除尘,并且为了去除排气所含的NOx气体,添加氨,使其与脱硝催化剂相接触,通过接触还原反应进行将NOx分解去除的处理。因而,利用降温装置降温的排气的温度需是用于这些排气的处理的适当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栗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2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