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照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4483.5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0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木崎德次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41/141 | 分类号: | F21S41/141;F21S41/25;F21S41/40;F21S41/30;F21W102/13;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照灯 装置 | ||
前照灯装置(25)具备第一光源(63、65)、配置在第一光源(63、65)的前方的遮挡部(42、44)、以及设置于壳体(37)与透镜(35)之间的框架(41),在框架(41)上具备对来自第一光源(63、65)的光的照光范围进行规定的照光口(52、53)。由此,可提供即便具备辅助光源也能够减轻晃眼程度的前照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主光源及辅助光源的前照灯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搭载于机动二轮车的前照灯装置。前照灯装置具备主光源及辅助光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6921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辅助光源直接向外部发光,因此对视觉辨认者来说可能会晃眼。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具备辅助光源也能够减轻晃眼程度的前照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装置具备:第一光源;遮挡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前方;框架,其设置在壳体与透镜之间;在所述框架上具备对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的照光范围进行规定的照光口,第二光源;以及反射器,其对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进行反射,所述遮挡部是所述反射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前照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装置具备:第一光源;第二光源;遮挡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前方;以及框架,其设置在壳体与透镜之间,在所述框架上具备对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的照光范围进行规定的照光口,所述遮挡部是设置于所述壳体及所述透镜之间的所述框架,在车身正面观察下,由所述框架构成的遮挡部的端部配置在比对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器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
根据第三方案,在第一方案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壳体的后方具备与所述第二光源的基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端。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通过针对第一光源具备遮挡部而能够减轻晃眼程度。在车身正面观察下能够实现前照灯装置的小型化。能够以较少的部件个数来实现第一光源的遮挡。
根据第二方案,通过针对第一光源具备遮挡部而能够减轻晃眼程度。能够利用通过反射器的反射而产生的间接光。
根据第三方案,能够缩短第一光源的布线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地表示一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即机动二轮车的整体像的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前照灯装置的外观的放大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简要地表示透镜内侧的框架的结构的放大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沿着图3的4-4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沿着图4的5-5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沿着图4的6-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7是简要地表示远光点亮时的透镜的照光区域的前照灯装置的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8是简要地表示近光点亮时的透镜的照光区域的前照灯装置的主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9是简要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前照灯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44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件安装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车辆用前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