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氧发生器单元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54918.6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5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简·阿勒马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臭氧发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发生器单元 介电 凹部 高压电极 壳体 臭氧发生器 第二半部 第一半部 间隔件 内表面 臭氧发生器系统 均匀流动 气体腔室 气体通道 有效冷却 体腔 冷却 出口 | ||
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单元。本公开还旨在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系统。本公开旨在提供对臭氧发生器的压力变化和冷却的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供用于气流的均匀流动以及用于臭氧发生器的有效冷却的解决方案。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单元。该臭氧发生器单元包括壳体(102)。壳体包括具有第一凹部(204)的第一半部(104)和具有第二凹部(206)的第二半部(106)。该臭氧发生器单元还包括壳体中的入口(202)和出口(110),布置在第一凹部内并与第一半部的内表面(240)接触的第一介电盘(210)、布置在第二凹部内并与第二半部的内表面(242)接触的第二介电盘(214),以及具有气体通道(220)并布置在第一介电盘与第二介电盘之间的高压电极(218)。高压电极使用第一间隔件(230)和第二间隔件(232)与第一介电盘和第二介电盘间隔开,以在高压电极的两侧上构成第一气体腔室(250)和第二气体腔室(252)。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臭氧的发生;更具体地,涉及臭氧发生器单元和臭氧发生器系统。
背景技术
臭氧可用于各种工业和商业应用,如空气净化、水处理、除臭等。通常,可使用通过利用诸如电晕放电的原理的设备(诸如臭氧发生器)来产生臭氧。电晕放电是在带电导体周围产生放电。在臭氧发生器中,带电导体可位于两个介电体之间,以在带电导体的两侧上限定两个气体腔室。然后含有氧分子的气流穿过臭氧发生器。电晕放电使气流中的氧分子中的一些发生电离。此后,电离的氧与气流中的氧分子重新结合以产生臭氧。
例如,欧洲专利EP1165435B1“Pressure compensation ozone generator andmethod for generation of ozone(用于产生臭氧的压力补偿臭氧发生器和方法)”公开了用于通过将氧气在介电体上暴露于具有高压的高频交流电流的臭氧发生器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压力补偿允许单元和两个密封空间,其中,压力补偿允许单元通过至少两个介电材料板及存在于板之间的电极连接在一起,具有高压的高频交流电流可应用在该电极上;两个密封空间用于在所述单元的相对侧上产生臭氧。所述介电材料板的相对侧上的相应密封空间由接地冷却电极界定,通过该电极,将氧气或富氧气体供应至该空间并且从该空间中导出臭氧。
然而,这种已知的臭氧发生器在其中可能经受压力变化。例如,气流可能在带电导体周围不均匀地流动,从而导致两个气体腔室内的气体分布不均(或不均匀)。因而,这种气体分布可能导致气体腔室内出现不均匀压力。因此,臭氧发生器内的带电导体和/或两个介电体会经受不均匀的应力。
此外,臭氧的生产可能在臭氧发生器内产生热量,并且通常可能使用水冷却来耗散这种热量。然而,由于对于这种设备存在高压电流,因此使用水作为冷却介质可能不是最佳的。
因此,根据上述讨论,需要克服与传统的臭氧发生器相关联的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单元。本公开还旨在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系统。本公开旨在提供对臭氧发生器的压力变化和冷却的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供用于气流的均匀流动以及用于臭氧发生器的有效冷却的解决方案。
在一个方面,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单元,该臭氧发生器单元包括:
-壳体,包括:
-具有第一凹部的第一半部;以及
-具有第二凹部的第二半部,其中,第一半部联接至第二半部,以允许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在壳体内形成主腔室;
-入口和出口,位于壳体中并延伸至主腔室;
-第一介电盘,布置在第一凹部内,与第一半部的内表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臭氧发明有限公司,未经臭氧发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49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