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58177.9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0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朴知慧;白侊现;黄龙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天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7/00;C08G64/02;C08G64/18;C08L6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张燕;王珍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降解 聚合物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能够实现生物降解性和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并且具有改进的模塑加工性。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可包括:聚碳酸酯‑聚酯共聚物,该聚碳酸酯‑聚酯共聚物包括支化重复单元、具有链结构的脂族聚碳酸酯重复单元和芳族聚酯重复单元,支化重复单元包含具有中心元素的中间官能团和结合到中间官能团的5至10个亚烷基或亚杂烷基官能团;以及可生物降解的聚酯树脂,其具有3g/10min至20g/10min的熔融指数(在190℃、2.16kg下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可以实现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生物降解性,并且具有提高的模塑加工性。
背景技术
脂族聚碳酸酯树脂广泛应用于诸如被称为可生物降解树脂的薄膜、垃圾袋、薄板、食品容器、汽车内饰材料等领域。一般来说,脂族聚碳酸酯树脂中所含的碳酸酯官能团具有生物降解性,但在实际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解或自身分解时,其分解速率相当慢,并且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生物降解。此外,为了保证脂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增加分子量而添加芳族单体时,脂族聚碳酸酯树脂具有生物降解速率变低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对于脂族聚酯树脂而言,其由于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和优异的加工性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快速的生物降解性,其局限性在于当应用于产品时寿命缩短。此外,脂族聚碳酸酯树脂和脂族聚酯树脂本身的机械性能不足,并因此限制了其作为产品的应用。
因此,研究了通过向聚合物链中加入碳酸酯基和酯基而具有适当水平的生物降解速率、高分子量、优异的加工性能和提高的耐热性的可生物降解的共聚物树脂。
然而,由于在作为塑料产品的原材料的颗粒的制造过程期间或在产品的制造过程期间暴露于大气水分或加热设备,存在树脂中发生水解反应的问题,使得不仅模制品的初始物理性质劣化或消除,而且导致产品不稳定的生物降解速率。
另外,由于聚合物晶体结构中多组分的结合,结晶速率慢。因此,存在形成吹塑薄膜时薄膜的内表面会彼此粘在一起以及在二次加工过程中薄膜不会从辊上顺利展开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需要开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可用于制造各种模制品,例如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模塑性以及生物降解性的包装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该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可以实现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生物降解性,并且具有改进的模塑加工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上述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包括:聚碳酸酯-聚酯共聚物,其包括支化重复单元、具有链结构的脂族聚碳酸酯重复单元和芳族聚酯重复单元,所述支化重复单元含有包括中心元素的中间官能团和结合到所述中间官能团的5至10个亚烷基或亚杂烷基官能团;以及可生物降解的聚酯树脂,其具有3g/10min至20g/10min的熔融指数(在190℃、2.16kg下测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
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制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树脂组合物,包括:聚碳酸酯-聚酯共聚物,其包括支化重复单元、具有链结构的脂族聚碳酸酯重复单元和芳族聚酯重复单元,所述支化重复单元含有包括中心元素的中间官能团和结合到所述中间官能团的5至10个亚烷基或亚杂烷基官能团;以及可生物降解的聚酯树脂,其具有3g/10min至20g/10min的熔融指数(在190℃、2.16kg下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天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乐天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581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