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门锁定装置和车辆门锁定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0020.X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0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永田太一郎;久保田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77/06 | 分类号: | E05B77/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黄刚;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门锁 装置 组件 | ||
一种车辆门锁定装置包含:壳体,固定到打开和关闭车辆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上的开口的门;闩锁,当与门的打开和关闭关联地具有闩锁取向时锁定撞针,并且当从闩锁取向变换到解闩锁取向时解除锁定;棘轮,当具有第一取向时,将闩锁保持在闩锁取向中,并且当具有第二取向时,将闩锁从闩锁取向变换到解闩锁取向;外部把手杠杆,与打开操作关联地旋转;以及惯性部,在壳体中被可摆动地支撑在外部把手杠杆的下部处,在由推压构件推压的同时维持其取向,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从车辆本体的一个端侧朝向另一个端侧作用在惯性部上时,惯性力改变壳体的取向,并且由此限制外部把手杠杆的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门锁定装置和车辆门锁定组件。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车辆门闩锁装置,该车辆门闩锁装置包含外壳、叉(闩锁)、柱(棘轮)、打开杠杆和设有惯性杠杆的控制杠杆(参见专利文献1的图2、图3、图5和图6)。此处,惯性杠杆被设置在打开杠杆上方。比所设定的值大的惯性力作用在惯性杠杆上,使得惯性杠杆从第一位置摆动到第二位置,并且与外壳形成接触,从而限制在打开杠杆和控制杠杆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杠杆。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车辆门闩锁装置,该车辆门闩锁装置包含:闩锁,该闩锁能够与撞针接合;棘轮,该棘轮能够与闩锁配合;打开杠杆,该打开杠杆用于导致解除该棘轮的操作;以及撞击解除防止机构,该撞击解除防止机构被设置在棘轮下方并抑制棘轮的旋转,以便在打开杠杆由于碰撞事故等而以过快速度旋转时防止门打开。此处,撞击解除防止机构由对棘轮的操作具有影响的可移动元件形成。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5948786B
专利文献2:JP2016-505098(WO2014/11181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针对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车辆门闩锁装置中的每一个车辆门闩锁装置,由于通过撞针侵入而进入且可以残留并粘附到惯性杠杆的灰尘和水,因此在惯性杠杆的运动期间,存在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门锁定装置,该车辆门锁定装置能够减少在惯性杠杆的运动期间可能发生的故障。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车辆门锁定装置包含:壳体,所述壳体被固定到门,所述门打开和关闭在车辆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上的开口;闩锁,所述闩锁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摆动,当与所述门的打开和关闭关联地具有闩锁取向时,所述闩锁锁定被固定到所述车辆本体的撞针,并且当被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解闩锁取向时,所述闩锁解除所述锁定;棘轮,所述棘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摆动,当具有第一取向时,所述棘轮与所述闩锁形成接触并将所述闩锁保持在所述闩锁取向中,并且当被从所述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时,所述棘轮离开所述闩锁并将所述闩锁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外部把手杠杆,所述外部把手杠杆由所述壳体可摆动地支撑,所述外部把手杠杆被连接到外部把手,并且所述外部把手杠杆与所述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关联地旋转;以及惯性部,所述惯性部在所述壳体中被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外部把手杠杆的下部处,所述惯性部在由推压构件推压的同时维持所述惯性部的与所述壳体接触的取向,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从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一个端侧朝向另一个端侧作用在所述惯性部上时,由所述外力导致的惯性力改变所述壳体的所述取向,并且由此限制所述外部把手杠杆的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未经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00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