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和液晶表示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0270.3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1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金尔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取向 表示 元件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含有:(A)选自聚酰胺酸和该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化聚合物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所述聚酰胺酸是使用以10:90~90:10的比率包含下述式(1)所示的四羧酸二酐和脂肪族四羧酸二酐的四羧酸二酐成分、以及包含下述式(2)所示的二胺的二胺成分而得到的;(B)选自由聚酰亚胺前体、该聚酰亚胺前体的酰亚胺化聚合物、以及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液晶性的感光性侧链型丙烯酸类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聚合物;以及有机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液晶表示元件的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和使用其的液晶表示元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液晶装置被广泛用作个人电脑、手机、电视接收机等的表示部。液晶装置例如具备:夹持于元件基板与滤色器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对液晶层施加电场的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性的取向膜、转换对像素电极供给的电信号的薄膜晶体管(TFT)等。作为液晶分子的驱动方式,已知有TN方式、VA方式等纵向电场方式;IPS方式、边界电场切换(以下称FFS)方式等横向电场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
而近年来,液晶表示元件和有机EL元件在生产工序中的经济性也非常重要,因此要求元件基板的再生利用。即,由液晶取向剂形成液晶取向膜之后,在对取向性等进行检查并有缺陷发生时,要求可以简便地实施从基板去除液晶取向膜并回收基板的再加工(rework)工序。但是,由以往提出的液晶取向剂所得到的液晶取向膜反而是以后烘烤之后不溶于有机溶剂等来减少膜损失作为目标。另外,即便将目前为止已对再加工性进行过研究的液晶取向剂的结构直接用于横向电场用液晶取向剂的结构中,也不一定能达成所期望的目的,有必要重新对液晶取向剂的再加工性优异与否进行实际评价,并对最合适的组合物结构进行再次研究。
另外,液晶表示元件现在广泛用作表示设备。作为液晶表示元件的结构部件的液晶取向膜是用于使液晶均匀排列的膜,但除了液晶的取向均匀性以外,各种特性也是必要的。例如,在液晶取向膜的制作工序中,通常会进行用布擦拭高分子膜表面的刷磨这一取向处理。然而,液晶取向膜的耐刷磨性不充分时,膜被刮削而产生划伤或粉尘,或者膜本身发生剥离,致使液晶表示元件的表示品质降低。此外,对液晶施加电压来驱动液晶表示元件。因此,液晶取向膜的电压保持率(VHR)低时,无法对液晶施加充分的电压,会导致显示对比度降低。另外,若电荷由于驱动液晶的电压而在液晶取向膜中蓄积,或者蓄积电荷的逃逸耗费时间,则会发生残影或显示余像等现象。
作为同时满足上述这样的要求特性中的一些特性的产品,已经给出了各种提案。例如,作为获得耐刷磨性优异且残影、余像少的液晶取向膜的方法,给出了如专利文献2这样的提案。另外,作为获得液晶取向性、取向控制能力、耐刷磨性优异,电压保持率高且电荷蓄积减少的液晶取向膜的方法,给出了如专利文献3这样的提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77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WO02/33481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WO2004/053583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满足液晶取向膜所需的各种特性,且再加工性也优异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取向剂。
本发明人等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由包含特定的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和脂肪族四羧酸二酐的四羧酸以及具有特定结构的二胺而得到的聚酰胺酸和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化聚合物,能够获得满足液晶取向膜所需的各种特性,且再加工性也优异的液晶取向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02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