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接地连续性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1076.7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3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H·J·沃特金斯;N·P·蒙泰纳;史蒂文·斯坦科夫斯基;J·阿米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PPC宽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13/62;H01R13/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康艳青;姚开丽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接地 连续性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本体,构造成接合具有导电接地特性的同轴电缆;柱,构造成当该连接器被安装在该同轴电缆上时接合该本体和该同轴电缆;螺母,构造成以固位力接合接口端口;以及固位添加元件,构造成增加该螺母与该接口端口之间的固位力,以便当该螺母处于该接口端口上的松动拧紧位置时维持该接口端口与该螺母之间的接地连续性。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非临时申请要求于2016年8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377,476、2016年10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407,483、和2016年10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410,370的权益,这些申请的披露内容通过引用以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此。
另外,本申请涉及2016年10月11日提交的美国设计专利申请号29/580,627、2016年10月11日提交的美国设计专利申请号29/580,628、2016年12月13日提交的美国设计专利申请号29/587,518、和2016年12月13日提交的美国设计专利申请号29/587,519的主题,这些申请的披露内容通过引用以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此。
背景技术
宽带通信已经成为日益普遍的电磁信息交换形式,并且同轴电缆是宽带通信传输的常用通道。同轴电缆典型地被设计成使得承载通信信号的电磁场仅存在于电缆的内同轴导体与外同轴导体之间的空间中。这允许将同轴电缆线路安装在金属物体附近而没有在其他传输线路中发生的功率损耗,并且保护通信信号免受外部电磁干扰。
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典型地被连接到互补的接口端口上,以便将同轴电缆电气地整合到各种电子装置和电缆通信设备。通常通过连接器的内螺纹螺母围绕相应的外螺纹接口端口的可旋转操作来进行连接。完全拧紧同轴电缆连接器与接口端口的螺纹连接有助于确保连接器与相应的接口端口之间的接地连接。
然而,通常连接器没有完全和/或适当地拧紧或以其他方式安装到接口端口上,并且未发生连接器与接口端口的适当电配合。此外,常见连接器的典型组成元件和结构可能容许接地失败和电磁屏蔽的不连续性,该电磁屏蔽旨在从电缆延伸穿过连接器并延伸到相应的同轴电缆接口端口。具体地,为了允许连接器的螺纹螺母相对于螺纹接口端口旋转,在匹配的凸形螺纹与凹形螺纹之间必须存在足够的间隙。当连接器松动地留在接口端口上(即,没有完全和/或适当地拧紧)时,配合的凸形螺纹和凹形螺纹的表面之间仍然可能存在间隙,从而在接地的电连接中产生中断。
在常规的螺纹连接器中缺少连续的端口接地,例如,当常规的螺纹连接器与接口端口松动地联接时(即,当相对于接口端口处于松动状态时),在常规的RF系统中引入噪声并最终导致性能降低。此外,在中心导体接触接口端口之前缺少接地接触也可能在将中心导体插入到接口端口中时引入不合期望的噪声“突发”。
在一些具有“指状”连接器的常规连接器中,所形成的指状连接器传统上在重复使用时或在受到的应力超过变形点时将会失去其形状或“弹回”。当指状连接器失去其形状时,连接器可能无法提供与接口端口的紧密联接。
因此,需要克服或以其他方式减少上述缺点和缺陷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在同轴电缆、连接器和同轴电缆连接器接口端口之间具有改进的接地连续性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披露的各个方面,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本体,构造成接合具有导电接地特性的同轴电缆;柱,构造成当该连接器安装在该同轴电缆上时接合该本体和该同轴电缆;螺母,构造成以固位力接合接口端口;以及固位添加元件,构造成增加该螺母与该接口端口之间的固位力,以便当该螺母处于该接口端口上的松动拧紧位置时维持该接口端口与该螺母之间的接地连续性。
在本披露的一些方面中,该螺母可以包括构造成以该固位力接合该接口端口的内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PC宽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PPC宽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1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