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线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63212.6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5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肥田善弘;伊东真也;深水雄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季莹;方应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依赖于导体板的截面地设定形成于车辆的壁的贯通孔的形状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贯通设置于车辆的壁。配线模块具备一对导体板和导电性的联接构件。一对导体板隔着壁而相互配置于相反侧。联接构件贯通壁而与一对导体板导通,并且将一对导体板联接到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模块。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汽车用电源供给装置。在该汽车用电源供给装置中,设置有电池以及2条金属配线。电池例如设置于车身的发动机室内。2条金属配线具有板状的形状,分别连接于电池的正侧端子以及负侧端子。
另外,将多个电气设备设置于车身。这些多个电气设备经由导线线束连接于各金属配线的最靠近的位置。由此,能够从电池向各电气设备供给电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09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车辆中,设置有用于分隔空间的壁,金属配线(下面也称为导体板)有时贯通该壁地配置。在该情况下,将与导体板的截面相应的贯通孔形成于壁。即,形成于壁的贯通孔的形状依赖于导体板的截面,其设计自由度受到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依赖于导体板的截面地设定形成于车辆的壁的贯通孔的形状的配线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配线模块的第1方式是贯通设置于车辆的壁的配线模块,其中,具备一对第1导体板以及导电性的第1联接构件。一对第1导体板隔着壁而相互配置于相反侧。第1联接构件与一对第1导体板导通,并且贯通壁,而将一对第1导体板联接到壁。
配线模块的第2方式是与第1方式相关的配线模块,一对第1导体板中的一方具有第1主体板和第2安装板。第1主体板向远离壁的方向延伸。第1安装板从第1主体板的壁侧的端部沿着壁延伸。第1联接构件将第1安装板联接到壁。
配线模块的第3方式是与第2方式相关的配线模块,具备一对第2导体板和导电性的第2联接构件。一对第2导体板隔着壁而相互配置于相反侧。第2联接构件与一对第2导体板导通,并且贯通壁,而将一对第2导体板联接到所述壁。一对第2导体板的一方具备第2主体板和第2安装板。第2主体板在第1主体板的厚度方向上,与第1主体板分离且相互重叠地延伸。第2安装板从第2主体板的壁侧的端部起,与第1安装板分离地在与第1安装板相同的一侧延伸。第1安装板具有不与第2安装板重叠的第1联接对象部分。第2安装板具有不与第1安装板重叠的第2联接对象部分。第1联接构件将第1联接对象部分联接到壁。第2联接构件将第2联接对象部分联接到壁。
配线模块的第4方式是与第3方式相关的配线模块,第2安装板具备第1部分和第2部分。第1部分与第1安装板分离,且在与壁垂直的方向上与第1安装板相互重叠。第2部分以相对于第1部分位于壁侧的方式,从第1部分折返。第2部分的前端部从第1部分的侧部向外侧延伸,第2联接对象部分是前端部。
配线模块的第5方式是与第3或第4方式相关的配线模块,第1安装板还具有重叠部分和连结部分。重叠部分相对于第2安装板位于与壁相反的一侧,在与壁垂直的方向上与第2安装板相互重叠。连结部分将重叠部分与第1联接对象部分连结。连结部分以随着靠近第1联接对象部分而靠近壁的方式延伸,第1联接对象部分相比重叠部分位于壁的附近。
发明效果
根据配线模块,能够不依赖于一对第1导体板的截面地设定形成于车辆的壁的贯通孔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配线模块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概略地示出配线模块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63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